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飛越唐朝> 第三十七章鉅貪之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七章鉅貪之死 (1 / 3)

唐朝回到朝廷的時候,紅日遲遲,業已遲到,但想不到今天李隆基竟是遲遲不設朝,倒免卻了新任官職而遲到的尷尬。

原來,李隆基昨晚上和武才人久別重逢,雙方都是寂寞難耐,竟然相處得十分的火熱,直到深夜,屋子裡的聲音才逐漸微弱下去。這老年的皇帝,自從楊玉環一出走,竟然分外的感覺到空虛,又想到了被冷藏在宮裡的武才人。

他年輕的時候,採取博愛的方式,對武才人、趙捷倏、上官婉兒、秦昭儀和武惠妃都一度十分迷戀。當然,那個時候,他精力旺盛,同時幸這十幾位美女那是能夠支援,但對武惠妃那是要專寵一些,不過,到開元末年,李隆基年事漸高,對女人的興趣有所減弱,除了對楊玉環專寵之外,別的女人,許久都不動一下,連見上他一面也難。

這就使整個紅宮的三千佳麗女性荷爾蒙分泌過量,卻又找不到宣洩之處。按照皇宮的規矩,後宮的女人可以按照等級取得不同的工具,但雖然規定可以領取,不過要登記,很多妃姘害怕皇帝因此而生芥蒂之心,說自己,一輩子不幸自己,大都不領取,只私下製造了不少的那種玩意兒,悄悄的自己解決,過著物質生活豐足,無可宣洩的沉悶日子,這其實也是歷朝後宮都難免出現越軌事件的原因。

這三千女人無人疼愛,即使可以悄悄的自己解決那種渴望,但其中的寂寞就是閉著眼睛也能想到,當楊玉環蒙受專寵的時候,這三千女人對她的怨恨,也可想而知。

這就不難明白,為何歷朝後宮的爭奪會那樣殘忍,那樣恐怖。相傳劉邦的皇后呂雉就在劉邦死後將她一直嫉恨的陳美人殘忍的砍去四肢,卻還讓她活著,號稱“人彘”,最後還割了她的頭,毀了她的面容,殘不忍睹的殺害了她,武則天的刑法更是讓後世震驚,相傳她曾以“回羹”之刑對付高宗李治喜歡的劉美人。就是先割掉她身上的肉,然後在她傷口上敷藥,使之暫時不死,然後將這些肉弄成羹湯讓她自己喝下,這樣慘無人道的將劉美人嚇死,折磨死。

武才人也和別的姘妃一樣,一探聽到楊玉環離宮出走的訊息,那是心中大喜,比往日更加十倍的修飾自己的容貌,在皇上例行召見的時候,果然被好色的李隆基再次相中。

武才人承受皇上的恩寵,已經是十七年前她生歧王的時候了。

她現在雖然已經是三十多歲年紀,但保養得非常好,面板白嫩,身材苗條,望之而似二十許佳人,再加上她天性風騷,,果然使這老年的皇帝重新燃起了興趣。

這天晚上,武才人是使盡渾身解數,迎合李隆基的喜好,將他伺候得舒舒服服,這才使李隆基遲遲不起。

但使武才人傷心落淚的是,這天早上李隆基醒來的時候所露出的懊悔意,只淡淡的向她一笑,也只是象徵性的喝了一口她辛苦弄的烏龍人參養生茶,然後就和高力士匆匆離去。

很快的,執事人送來了皇帝特別的獎賞,黃金一百兩兩、絹五百匹、蜀錦一百副。

但看到這些貴重的東西,武才人的臉上露出了淒涼的神色,她知道,皇上今後是再也難得來幸自己了,因為這是他的慣例,幸了誰而不滿意之後,他通常都不會讓她白忙一場,總會有不少的饋贈,算是犒勞。

這就使他們常常吟唱白居易的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又唱“夜深前殿按歌聲,牽牛織女謠相望。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像武才人這樣,風華正盛,豔麗美貌絕倫,只因為長得和唐時的審美觀不符,終於落得寂寞到死的淒涼,真可謂是“紅顏未老恩先斷”了。

見到皇上一臉的睏倦,高力士不禁問道:“皇上,晚上還睡得好?”

李隆基就微微搖頭:“這婆娘,不是她在伺候我,是我在伺候她,勁非常的大,難伺候啊,十幾年不見,她還是那樣風騷,需求也特別強烈,朕老了,駕御不了啦,哎,她這是怎麼了,以前她不是很會揣摩朕的意思嗎,現在她好象性情變粗野了,還是玉環知道我的心,不像她需要那麼強烈,所以每晚上和玉環在一起,我早上起來的時候都是精神奕奕的。”

這些話,是宮廷的秘密,高力士知道,皇上這樣說的時候,自己唯一的職責就是聽著,但絕不能一言。

帶著這樣一種幾乎虛脫的情緒,李隆基照例升朝,處理日常事務。

其實,這要算是李隆基在天寶年間難得的勤政日子。

甫一升朝,相繼有大理寺、監察御史、以及剛剛任太子賓客的賀知章出來奏事。

直等到眾朝臣將事奏得沒有了,值日官正要喝令退朝的時候,唐朝這才跪下:“陛下,貴妃娘娘在玉真觀中齋戒,臣以為,當派朝廷官員前往探視,以明皇上掛慮之心!”

李隆基本有些不耐煩,但一聽是這件事,當即同意了:“很好,朕就著席黃門侍郎唐朝今日前去探視,立即回報!”

“臣遵旨!”唐朝拜服在地同意,將**翹得老高。

他當然知道在官場中混的技巧,那就是先要找到靠山——強有力的靠山,不然的話,那是很難混得下去的。

現在高力士和皇上都在倚重自己,所為的,不過是自己去見楊玉環的時候,她不會討厭自己,也就間接的充當了一個和事老的角色。如果不趁這個機會多表現自己,表明自己和貴妃娘娘的交情非同一般,那滿朝官員都不會重視自己,自己以後辦事的時候,會諸多掣肘。

一聽皇上的話,眾朝臣都知道,楊玉環雖然離宮,但在皇上的心裡,還是專寵的位置,唐朝作為二者之間的聯絡人,自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無不對唐朝刮目相看。以前向他送了禮的,無不暗中歡喜,而沒有送的,自是心中懊悔,思忖著再找機會去送。

就這樣,唐朝成了滿朝文武都想籠絡的物件,紅得紫。

其實,這也是個人的運氣,要不是唐朝碰巧認識了楊玉環,他的仕途說不定就會非常的艱難。穿越前,唐朝也常常聽人說有些年輕人到基層“鍛鍊”的,一般是三四年就立即提拔到上面,有的甚至是連升三級以上,竄起的度驚人,這些人,除了少數像8唐朝這樣的之外,大多是高幹的子弟,一般人都稱之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