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過鎮子的繁華就好,還不過來,謝謝這位大善人”。
孩子們莫名其妙紛紛的走了,回來道謝,謝謝,謝謝。
林笙,不知道他們謝了什麼,可是卻見這些孩子們在謝完之後。於餘走到了他們的面前,
“既然謝過了。我們也該回去了,春天萬物生,我們自然可以討得許多的吃食。也就不讓這位大善人破費了”
說完甚至拉著孩子們,就要走。
林笙,完全不知道,這孩子犯了什麼瘋病,連飯都不要吃。
聽風聽雨。立刻的攔在了於餘的身前。“去哪兒幹什麼”。
彼時,聽見於餘認真的回答。“不論是大櫟還是九州。生之希望從來不在於一個人的身上。而在於下一代。這些懵懂之間,這些才是源源不斷的生之力量,父親曾說過。就是因為整個大櫟將所有生的希望全都壓在一個人的身上。所以才導致了四周烽火遍起,最後無力迴天。我不知道我父親說的對不對。但是我知道這些生的希望,現在不可以被拿捏,不可以作為政治的手段。野草在自由地瘋長,總有一天才能韌厲世間,而是而不是被自由的拿捏,我雖年歲小。可是長了脊樑,在外絕不敢墮亡父威名。今兒個這些個孩子,我護得住也得護,護不住也得護。若您這位善人,想要將這些個孩子拿捏,就踏著我的屍骨吧。”
林笙不知道。這孩子輾轉反覆的說些什麼。立在原地愣神了好久,看著他無比堅毅的目光。
突然間,眼神中止不住的酸澀。她聽好多人說過,無數的人說過,她是大櫟的希望。她是大櫟唯一的希望。
可唯獨從十歲的孩子口中,僅僅從這一個十歲的孩子口中。說出了一句這樣的中肯。
這世間的希望,從來都不曾在於一個人的身上。這世間的希望在於源源不斷的新生,源源不斷的信仰。
我們在信仰之中毀滅,在信仰之中重生,而這信仰從來都不是源於一個人的力量,而是源於無數人的力量。
太傅以無與倫比的智慧,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他奔走於世間,要教會所有的人不要把希望寄託於他人的身上,要靠自己的努力。
可惜那一場兵禍,只叫天人永隔。
“你不信,他是大櫟英王。”
少年們約莫聽明白了無阻的意思。“認不認識他不打緊。可總歸認識我們兩個吧。”
一模一樣的少年,一個眼瞎,一個耳聾。世人並不知曉鴻蒙十衛衛隊長,如今是這個樣子。更何談認識了。
於餘認真地搖了搖頭,“你們這些人,我一個都不認識,一個都不相信。”
聽風聽雨一想,自嘲一笑,確實是有點託大。
“如果不信的話,我帶你們去盛京。這些孩子都可以入太學學習。太學門楣,終有一天要光耀。你這個資質確實不足以入鴻蒙,可我們觀你,禮儀周到,四書很全。頗有乃父遺風。何不回太學,撐起乃父門楣…”。
這話還沒有說完呢,突然間於餘淡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