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來喝酒的,明顯的帶著幾分相親的意思。
殺豬菜、流水席。
李少仁買了兩頭大黑豬,其實是三頭另一頭的肉直接分了。
豬頭上供,豬肉就請大家一起吃。
東北農村最、最有名的那幾道菜,豬肉燉粉條,豬血,血腸,豬肉燉蘑菇等等。
農村人吃東西並不是太講究,這裡說的意思是不講究精細,就講究個實在,大碗喝酒、大塊的吃肉。
下午2點,老李家的流水席就開始了,一次開20桌。
有倆位年長一點的男子招呼著大家坐好,然後有專門的人開始上酒、上菜。
一時間賓朋滿座,院子的外面也是鞭炮齊鳴。
之所以叫流水席,是因為早些年,因為農村的場地、桌椅有限,不能同時上百人吃飯,只能是前面的人吃過後起身給後面的人讓地方,這樣一來就是一悠一悠的吃,吃飯的人好像流水一樣。
現在的條件好了,幾百人同時吃飯也不成問題了,可是這種規矩卻留了下來。
老李家這種同時開20桌的席面,一次就解決了200人的吃飯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看,吃飯的人也就400多人,分二次開席就差不多,最後吃飯的就是家人和一些個幫忙的朋友吧。
...
...
張麗麗等人現在根本就不餓,來人喊她們吃飯也不去。
這些個小妖正一個個的眼睛盯著大大的,她們都在看著電視上播放的歌曲或是在VCD光碟上尋找下一道要唱歌那。
“下面,請董老師為我們唱一首。”
“好! 好~ ”
不知道是誰開了個頭,引來現場一片掌聲。
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演講口才、材藝表演這些都差不了,學的就是這些東西。
董青一看大家的興致很高,也不好意思拒絕。
可是唱什麼那,總要來一首自拿手的吧,找了找VCD的光碟,董老師點了點上面的一首。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
... ...
這首歌在80年代傳入內陸,作品簡單平實、琅琅上口,創造出一種新的國語民謠形式。
這首《蘭花草》旋律優美,便於傳唱,歌詞則更有魅力,同時也十分的符合董青班主任老師的身份。
因為字正腔圓,發音準確,董老師的這首歌讓大家聽了很興奮,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