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汪中《述學。釋三九》中說:“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
《素問。三部九侯論》中說:“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認為“九”是最高數,超過九,就要進一位,又回到“一”了。因此,自古至今,常用“九”表示“多”。
在我國,人們把九看作“天數”,因為九是龍形或蛇形的圖騰化文字。所以古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聖的權力為天賜神賦,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聯絡在一起。
此外,“九”為奇數之最。
在我國,“九”字最富於神秘的色彩。帝王時代,凡城門數、宮殿數、門釘數多以“九”計,如形容紫禁城“宮闕九重”,太和殿採用“九開間”,故宮的門釘取九九八十一這個數目。
甚至宮廷器物之名亦冠以“九”字,如九龍杯、九桃壺、九龍柱等。
以“九”表示廣大繁雜眾多的詞也不少,如:九天、九州、九重、九泉……由“九”的倍數派生而來的數字也受到人們的崇尚,如十八羅漢、十八般武藝;孔子賢者七十二;天壇祈年殿旁建七十二間長廊;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鼓樓擊鼓和寺院撞鐘要一百零八下……
為什麼古時人們會那樣崇尚“九”與“九”的倍數呢?
清代語文學家汪中說:“一奇二偶,一二可為數。二加一則為三,故三者,數之成也。積而對十,則復歸為一,十不可為數,故九者,數之終也。”
自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
“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
“九”之所以被人們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
所以照這種說法推測下去的話,我眼前的這具屍體絕非是一般人物,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就算是接她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隨隨便便弄九條鳳凰在自己身上,一旦被發現的話,十萬個腦袋也不夠皇上砍的。
“為什麼這個女人會在這裡哪?難道這個棵樹就是她的棺材不成?”我看著眼前的這具屍體不由得發怔。
可我想著想著卻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等等……為什麼剛才那麼大的火,這樹心中的屍體竟然一點兒事兒都沒有……?”
或許是為了印證我的想法,這具女屍全身上下突然冒起了一絲淡藍色的光,我仔細一看,發現那具屍體表面上竟然好似結著一層淡淡的冰霜。
我心中詫異,伸手去摸那具屍體果然一股冰寒刺骨之意猛然從我手指尖傳來,我心頭一驚,急忙將手指縮了回來。
我看著那具女屍,喃喃自語道:“果然是這樣……這具女屍死前定是算準有人會用火燒它,所以死後在身上藏有避火珠,或者冰寒珠一類的寶貝……要不然這麼大的火估計早把他燒的連渣兒都不剩了!”
想到這裡,我也不再多合計什麼,而是兩隻手上下齊動,在那女屍身上來來回回的翻找起來。
好一陣子過後,我在那具女屍的懷裡面翻出了一個青白色的珠子。
看到這個珠子之後,我整個人不由得就是一愣,喃喃的說道:“這是……這是鴟吻珠?這東西怎麼會在這裡?它不應該……在……在……”
&n.dingdian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