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
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劉協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別看只有四個字,但這卻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對抗、制約外族的謀略。
傳言中這條戰略的源頭,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記錄於《後漢書,鄧訓傳》中。
鄧訓,就是東漢開國元勳,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之首角木蛟鄧禹的兒子,但是原文中所寫,其實是“以夷伐夷”。
第二個說法,則是相傳這個戰略,出現在北宋王安石的手中,並且他還將戰略真正實施,且在這種戰略下,取得了不小的斬獲。
但,無論這個詞來源於哪裡,此時此刻從曹操口中說出,劉協更加傾向於,這是他個人提出的想法,畢竟戰略戰術方面,集其大成者總是有著一些相似。
壓制住心中的驚異,劉協故作不解地看著曹操:“大司空您所謂的以夷制夷,是什麼意思?”
“很簡單,陛下可知道臣為什麼要將基蘭納入軍隊嗎?”
劉協搖搖頭,其實他能想得到,卻還是想聽聽曹操會怎麼說。
而曹操倒是也毫無保留,深吸口氣,捋起鬍子來:“這麼說吧,基蘭無疑是咱們當中最熟悉貴霜的人,相信陛下也看得出來,他是個帶著仇恨,有夢想的人。”
“沒錯。”劉協頷首,聽得十分認真。
曹操繼續往下說:“正因為這個點,所以他是可以被招納的,那麼招納了他,他這種人又往往有著一定的煽動性,也就有了今天的歸化軍。”
“從這裡開始,漢軍就等於從某種意義上與貴霜軍合二為一了,打仗的時候,他們可以衝鋒陷陣,可以為咱們帶路。作為嚮導、翻譯也都是最好的人選,對嗎?”
“是的。”劉協又點了點頭。
曹操笑了一下,繼續往下說:“那麼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陛下,有了前面幾條作為基點,咱們想要征服貴霜是不就少了很多阻礙。”
“的確如此。”
“那麼基蘭在漢軍中得到的待遇,是他之前身份所絕不敢想象的,那是不是就會有更多的人為了改變自己現狀,為了出人頭地而開始倒戈。”
“這樣一來,咱們就有了源源不斷地兵員,這場戰役打多久,都不會有問題。隨著歸化軍地壯大,基蘭的地位自然不斷提高,到了那個時候,所有歸化軍就成了他的手下,咱們取勝,貴霜的絕對擁有權在誰手中?”
“大漢。”
“對,但是行使權卻在基蘭手中,他把持著當地最大的軍事力量,然後咱們再利用他得到得好處,還有他對大漢的敬畏等等一切情緒,到時候貴霜的百姓被他治理,而他被陛下控制,那麼貴霜不就等於被控制在大漢手中嗎?”
說到這裡,曹操忽然站起身來,似乎帶著幾分感嘆:“最熟悉當地風俗,懂得本國傳承,那麼他就能控制住貴霜國人心的弱點,他來面對自己的同族,可以使用最適當的方法管控,而且就算是他做得過分了,這一切埋怨也不會落在大漢身上,假設把他推送到韋蘇提婆的高度,他成為了昏庸的人,或是不想再忠誠與大漢,咱們都有辦法輕而易舉地消滅他。”
“司空大人,最後這一句,朕不太明白。”
劉協剛想問,曹操就給出了他最想得到的解釋。
“其實陛下您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假如有一天基蘭成為了國君,但是他變了,開始昏庸,奢靡無道,那麼百姓們心裡提一個想到能求助的是誰?是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