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軻主動提出了要擔任劍術教師之後,葉塵自然也沒有拒絕,很高興的同意了下來。
他在很久之前便想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勢力,自然是要拉攏更多的高手加入,而且那近千名少年確實也需要更多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導。
之後荊軻將此事告知了自己師妹,詢問了一下她的意見。當得知葉塵以一己之力收養的如此多的孤兒後也是極為感動,毫不猶豫的對這個決策表示了支援。
於是兩人便決定與葉塵一同離開。
第二日一大早,四人便來到了田光的府中辭行,隨後便離開了農家。
而就在他們剛走出農家的領地之後,便見一名儒生打扮的青年走了過來。
“儒家子榮,見過師叔!”
說著話,朝著葉塵拱手,行了一禮。
“你來此尋我,是有什麼事情嗎?”
葉塵問道。
名為子榮的儒生回道:“弟子奉師叔公之命,前來請您回儒家一趟。”
聞言,葉塵神色一動,對方口中的師叔公便是他的師尊,荀夫子。
隨後問道:“老師有事安排?”
子榮拱手回道:“半月之後便是新生入學大典了,師叔公請您回去負責此事。”
聽到這話,葉塵心中瞭然,明白了過來。
儒家每三年都會舉行招生大典,選拔一些好苗子進入小聖賢莊之中學習,為宗門補充新鮮血液。
許多人也會趁此機會將自己孩子送進來,如果能夠拜在大賢門下那可謂是一步登天。
不過想要進入小聖賢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雖然如今七國之中有著很多讀書人,但大部分卻都只能稱為儒生,而並非儒家弟子。
兩者表面看上去差不多,但實際卻是完全不一樣。
只要接受過儒學傳承,走的是儒道的路子,都能算是儒生。但想要成為正規的儒家弟子卻是很困難的。
首先要參加儒家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公開招生,經過層層的篩選之後,其中極少部分足夠優秀之人便會進入小聖賢莊之內修行。
不過這也只是一個開始,被收錄為記名弟子之後,便要努力的進行學習,三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若是不合格便會受到懲戒,甚至是直接逐出門牆。
數年之後,該學的東西都學的差不多了,便會迎來終極考核,只有獲得了儒家長輩的認同才能夠順利畢業。
每一個完成了學業,都是真正的優等生。
而只有這樣經過了層層篩選,從小聖賢莊走出去的人,才能夠算得上合格的儒家弟子。
離開前還會頒發一個類似於畢業證書的東西,可以證明自己的“學歷”。
天下儒生雖多,但真正達標的也沒多少。春秋時期,孔子門下三千弟子,這個傳統一直保留著,如今真正的儒家弟子大約也維持在三千左右。
在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葉塵點了點頭,隨後看向子榮道:“你先回去吧,我會在月底之前趕到的。”
子榮拱手應了一聲,隨後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