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死,腦海中就會泛起人生的種種回憶。
如同翻閱泛黃的相簿,每一頁都承載著當時的經歷和情懷:
小時候,在孤兒院和眾多兄弟姐妹們一起生活娛樂的場景。
在被現在的父母收養後,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讀那所野雞大學時,頹廢、無助、明知、自強的回憶。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這是方玄在那所野雞大學中,十分無助的時候,在寥無人煙的圖書館裡,讀到過一位古代帝師寫的對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
但卻沒有具體描述如何應對大事,只是抽象的講述需要沉著應對。
直到方玄在明知的時候,又從一本名為《大學》的古書中,讀到過這樣一段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段話讓方玄受益匪淺,曾被他一度認為在整個大學生涯中,就這一段話有點用,其他所學皆為辣雞!
可是按照這段話來看,想要做成一件至善之事,就先要確立一個目標,再製定一個計劃。
只要擁有了目標和計劃,就可以做到心無旁騖,心無旁騖後就可以靜下心來,安靜的考慮事情的解決方案,直至成功完成目標。
每種事物都有它本源,有開始有結束,有前因有後果。
當你對某種事物,知道其起因結果,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就有辦法解決相關的問題。
現在方玄覺得,這特麼都是屁話。
就以他目前所處的情況來講,他首要目標就是:不要死在這片陌生的星空中。
然後,如果還要定下一個計劃,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活下去。
可以說他現在已經是心無旁騖了吧?
按照那段話所說,心無旁騖後,他就應該能安靜下來。
可是當一個人心無旁騖之後,除了能靜下心來外,還可能會睡著!
就像現在的方玄已經開始缺氧了,他感覺自己非常困,很想要睡過去。
但是方玄也知道,如果現在睡過去了,就可能再也醒不來了。
他重生回來,建立的這個角色就算是廢了。
而這些天來所有努力得來的東西,全都都會被系統刪除。
相當於辛辛苦苦十多天,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現在還得回到如何讓心靜下來不會睡著,才是正途。
想要心靜,就要明白:什麼是靜?
忽然,方玄的腦海裡浮現出了那篇從《靈感應世寶懺》中得到的《九靜九識》就有這麼一句話。
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謂之靜。
原來如此。
頓時,方玄的身體不由自主地在星空中盤膝而坐,擺出了五心向天的姿勢,整個人進入了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
系統:你進入了頓悟狀態。
安靜,心若自然悄無聲息。
在這種狀態下,方玄感覺自己的思維,比原先彷彿敏捷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