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皇帝還在趕來邊疆的路上,並不知情趙長青有意請他一聚的事情,即使是知道了,也不會答應。
開玩笑,現在都鬧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了,誰還願意搞這種事情。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手底下見真章就完了。
他這樣想,趙長青也是這樣想的。
他已經等不及了,命令麾下將士攻城掠地。
一連七日,已經攻下六座城池。
準備拿下下野城之後,圍攻原來的端國都城,現今太安城。
下野城有十五萬守軍,陳慶之親率二十萬前去圍攻,久攻不下。
恰逢雨季,大軍行軍艱難,便開始回營做出防守姿態。
再想去攻打下野,唯有錯過這場可能要下半個月的大雨了。
諸葛亮將數百萬大軍的營寨選擇在一片旱地,此地多為丘陵,附近沒什麼大河,用來躲過這場雨季,是在合適不過了。
半個月之後。
唐國皇帝也趕到了太安城。
下野城也被唐帝增派了援軍,估計現在,光是一座下野城的守軍就有五十萬之多。
此城四面環山,地勢偏於凹處,屬於易守難攻的地界。
賈詡思慮再三,向皇帝獻上一策毒計,“陛下,如今雨季剛過,下野地處凹地,我們大可以趁著河位上漲之際,水淹下野。”
還未等趙長青說什麼,諸葛亮便是皺眉反對道:“不可,下野城,可還有數十萬平凡百姓在,若是一旦防水淹城,只怕會多造殺孽啊!”
他的意思,不是說反對這個計謀,而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上考慮,將此計的弊端說了出來。
可是趙長青卻全然不在乎,他看向賈詡,問道:“放水淹城,有多大把握?”
賈詡想了想,說道:“至少會有七八成的把握,待洪水淹城之後,我們可迅速殺向下野,沖垮敵軍防備陣容,一舉拿下下野。”
趙長青憂心道:“只怕到時候,城內的數十萬百姓,將會流離失所。”
賈詡勸道:“陛下,古往今來,但凡勝者,那個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若是我們遲遲拿不下下野,估計死傷的人只會更多啊!”
趙長青看向營帳內諸位將士,開口問道:“你們的意見呢?大家群策群力。”
將士們紛紛議論起來,但是最終結果出奇一致,因為他們實在是想不出來,有比放水淹城更好的辦法了。
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能夠一勞永逸。
將士們也不用冒著極大風險再去攻城。
趙長青深呼吸一口氣,說道:“先讓朕考慮一下,傍晚給你們答覆。”
眾將士聞聲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