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
鄧齊與夏吉合兵一處,囤於下野。
下野城距離原端國都城有百里之遙,距離陳慶之所部扼守的南方諸鎮,卻很近。
而且,城外便是有一條坦蕩大道,可供行軍所使,異常方便。
下野城可說為南方諸鎮的門戶,也不為過。
陳慶之擂鼓聚將,將所有的兵力都囤積在牛頭山一帶。
與唐軍正面相沖。
大有一夫當關,萬軍莫開的氣勢。
在年關這天,雙方發生第一戰。
陳慶之依託地理優勢,將唐軍擊敗,但是畢竟是寒冬天行軍,己方大軍的傷亡也不在少數。
首戰,唐軍出兵並不多,應該是在試探陳慶之部的實力。
交戰下來,他們根據陳慶之往日的打法,總結了一些經驗,便是以穩紮穩打,破除陳慶之的閃電戰術。
否則,與他正面相撞,贏面不大。
不過,大雪積厚,陳慶之麾下又多是騎兵,在雪地當中馬匹寸步難行,這反而給了唐軍喘息之機。
他們想在趙長林來之前,給予陳慶之毀滅打擊。
為此,他們已經熬了數個通宵,終於想出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依託雪地優勢,兵分四路,徹底截斷陳慶之的後路,將其死死圍困在牛頭山。
然後大軍一擁而上,將陳慶之團團包圍,屆時,可令其插翅難逃。
這個辦法,雖然不知奏效不奏效,但是,可以一試。
大不了可以拼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但是陳慶之兵少,若是能將陳慶之留在牛頭山,那麼鄧齊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因為唐國出兵的真正想法,從來就不是要謀奪涼國的土地,而是要給魏軍造成困擾,扼制魏國實力的發展。
就在唐軍兵分四路出兵之後,陳慶之不按照常理出牌,將所有的軍隊都拉了過去了,全力攻擊其中一支唐軍。
而且是帶有重甲、戰車、輜重的軍隊。
但是啊,令陳慶之萬萬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一支軍隊,在雪地裡,本該實力大大折扣,可是一番大戰下來,卻不料啃到了硬骨頭。
而且距離這支軍隊最近的一支唐軍以最快的速度趕來支援,將陳慶之兩面夾攻。
冒死,陳慶之趁夜色突圍,才保留了大部分的元氣,撤回到了牛頭山,準備固守。
這一役,陳慶之慘敗。
但是,遠遠沒有到兵敗如山倒的地步,他重振軍心,在牛頭山四周佈下天羅地網,而後囤積物資,準備在這裡,與唐軍打一場驚天動地的堅守戰。
依託地利,撐到長林軍到來,屆時,任何難題便不攻自破了。
陳慶之目前處於劣勢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兵源缺少的問題。
他所部大部分都是騎兵,實在是不擅長在冰天雪地裡作戰。
而唐軍早在佈局這一切,所以在入冬之前,他們便臨時改換兵種,將主要兵源全部換成了長槍兵。
長槍兵在雪地裡的優勢,就是行動方便,攻擊力不會減弱。
所以,依靠這個兵種的優勢,他們得以讓陳慶之難有招架之力。
兩軍初戰,是陳慶之率先挑起的戰火,也就是說,是魏國方面,先向唐國下手,這在百姓中的輿論當中,魏國便就佔了下風。
雖說大勝,但是畢竟師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