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繼承兩地氣運一事,深受江湖中人矚目。
可以預料的是,因為他皇帝的身份,未來的江湖,必然會重新塑造格局。
自從上古先秦分崩離析之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朝代的皇帝能夠在武道一途中達到像趙長青這種程度。
不論是哪個國家勢大,甚至是稱霸,都不能而且無法改變掉江湖的格局。
但是現在卻不同了,出來一位陸地神仙境界巔峰的皇帝,而且還繼承了兩國國運,已經打破了江湖和廟堂的平衡。
平衡一旦被打破,等待的,就是格局的重新洗牌。
黃丞那邊倒也是不辱使命。
耐住性子,等到了涼帝的親召。
對於他來說,在涼國的使命算是完成一大半了。
但是他不想止於此,原因很簡單,他想透過這次出使涼國,獲得一定的功勳,然後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取更多的福利。
他明白,在太初這一朝,所謂的家世顯赫已經不是國家考量人才的唯一標準了,今朝天子,大有重用寒門的勢頭,所以,想要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衣食無憂,恐怕還需要大量的功勳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一場春闈的科舉考試,皇帝陛下重用了四位寒門子弟,讓他們去往楚地立功勳。
楚國被滅國不久,經歷了一場戰火的洗禮之後,很多的地方都需要重新建設,正是可以大撈政績的最佳時機。
毫不違言的說,在哪裡稍微一折騰,都能輕而易舉的幹出一番政績。
在楚地那個地方幹個一段時間,將來回到中央的時候,可就是有功之臣了,一定會被皇帝重用的。
但是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呢?
想要給家族的子弟安排一個去往楚地的差事,都難如登天。
也是從這一刻起,黃丞明白了一些事情。
想要為這個國家在多做一些貢獻,希望家族的後世子孫們,啃著老本依然還能夠活下去。
他能夠預料到,將來的世家子弟身份,再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累贅。
世家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時間,已經從仁宗皇帝駕崩那天開始徹底結束了。
黃丞與涼帝徐鳳雲進行了短暫的溝通。
他們都沒有主動提及邊疆矛盾一事。
都想從對方的口吻中察覺出一些意圖。
但是,他們都沒有給彼此機會。
透過這次短暫的會談,徐鳳雲只給李義君說了一句話,“將魏國朝臣的檔案資料重新做吧。”
李義君沒有反對,點頭答應。
他們這一次,都看錯了這位大智若愚的魏國禮部尚書黃丞。
能夠擔任一朝尚書位置的人,可都是人尖子啊,豈有泛泛之輩?
但是,他們根據調查魏臣得知的檔案都一致認為,黃丞不過是徒有虛名之輩罷了。
然而經過多日不見斧鉞明爭暗鬥,他們都對這位‘徒有虛名’的禮部尚書刮目相看。
這就是魏仁宗皇帝給趙長青留下來的一個班底。
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人輔佐已故的魏仁宗皇帝,魏國百姓們才會有人說,仁宗一朝實為中興之治。
所謂的中興之治,可不是全靠仁宗皇帝一人完成的,這需要很多厲害的人物共同輔佐,禮部尚書黃丞就是其中之一。
沈萬三這邊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他選擇了一種直接了當的方式,那便是和宋國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