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去之後,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陛下要如此強調讓曹公等人去呢?
難道真的就是湊巧而已?
可聽陛下的語氣好像沒這麼簡單啊!
諸葛亮授皇帝意,在戌時擺宴。
他去通知了各位封疆大吏,青州去除在外,大魏十一道外加幽雲大總管以及陳慶之等人,再算上自己,共計十七人。
陳慶之來了之後,已經是申時了,迎接陳慶之凱旋之師的隊伍規模不小,除了趙長青沒有來,文武百官們該來的都來了。
由諸葛亮領頭,他們在官道上站成長長兩排。
待陳慶之到了以後,感到迎接自己的隊伍中沒有陛下身影,便胡思亂想起來。
雙方會晤、幾番寒暄之後,陳慶之才小聲問向諸葛亮,道:“丞相,為何陛下沒來?”
按照朝廷禮制而言,大將出徵在外,而且又如陳慶之這般開疆拓土的功績,帝王是需要親身在城外迎接的。
但是趙長青偏偏沒來。
諸葛亮聞聲後皺了皺眉頭,嘆道:“陛下只是讓我轉告將軍,今夜戌時在太極宮擺宴,準備宴請你與各位封疆大吏。
至於迎接你一事…實不相瞞,我已多次告訴陛下,說你今日要來,但是陛下並沒有迎接你的意思…”
趙長青不是沒有這個意思,而是不知道還有這麼個說法在。
陳慶之剛想在說些什麼,便被一旁的曹參打斷道:“慶之,先不要著急面見陛下,為兄有事要說,走,先到我府上一聚。”
陳慶之點了點頭。
眾人一起進城之後,陳慶之麾下的那些主幹將領都跟隨文武百官的安排去花天酒地了,這是大魏國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而他則跟著諸葛亮等人一起來到了曹參府上。
正堂。
曹參、陳慶之、諸葛亮、蕭逾明、劍一五人齊聚一堂。
諸葛亮將今日離開大明宮的心中所想告知了眾人。
曹參緊接著開口道:“本來這個宴會,是為慶之與各封疆大吏準備的,但是陛下為何還要召見我等?怕是其中並沒有陛下說的這麼簡單。
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酒宴得話,文武百官中,怎麼也得有陛下到場才對,但是陛下不讓,這足以說明一些事情。”
蕭逾明嚴肅道:“沒錯,聖心難測,在坐的各位都是陛下的死忠,我也就直言不諱了,陛下特意召見我等,恐怕是為了兵權一事。”
劍一不懂這些政治,他問道:“何以見得?”
曹參摸了摸鬍鬚,沉思片刻後道:“最近市井傳聞,陛下有些擔心慶之功高震主,而趁著慶之凱旋而歸,陛下又將我等召集一堂,這一切都已經不言而喻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從最一開始的軍改到現在,陛下就是想將這七十萬大軍牢牢攥在手裡。
而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就是為陛下做事,所以這兵權之事,各位心裡一定要想透徹。”
陳慶之道:“來時路上,我就已經決定,將兵權交給陛下,而我只負責日常操練、練兵等。
我們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全憑陛下恩賜,我們麾下的兵馬,只能聽從陛下一個人的指令,包括我們在內,若無陛下指令,也不配指揮這些好男兒。”
蕭逾明點了點頭,贊同道:“這也是我的意思,將兵權交給陛下,我們只負責操練。”
曹參當即拍板道:“各位說的沒錯,我們的一切都是陛下給的,這兵權,陛下想要,大可隨時拿去。
而我們,只是陛下的馬前卒而已,保持對陛下絕對忠心,方不負陛下知遇之恩。”
眾人意見達成一致,打算趁著今夜的酒宴,將兵權還給趙長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