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又說道:“陛下莫要再勸了,我等心意已決,這兵符,就交還給陛下了,陛下日理萬機,臣等三人就先告退了。”
他們三人將兵符放在此殿內一處案桌上面,隨後告退。
趙長青懵逼的點點頭。
他確實是很懵逼,奇葩天天有,今天特別多。
先是那些封疆大吏們不想當官了,然後又是他們交出兵符,這個真的是…
聞所未聞。
算了,這事就這麼滴吧!
朕也懶得猜測了。
諸葛亮還未走,如今各州道封疆大吏全部辭官,得趕緊安排才對啊,不然一州道無節度使坐鎮,總不是長久之計。
他向趙長青作揖問道:“陛下,目前各節度使、行軍大總管的位置有所欠缺,應該及早補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發生啊!”
趙長青道:“依你之見呢?”
他在心裡反正已經想的很透徹了,諸葛亮在三國裡可是一位頂級謀士,更是被史書不惜耗費筆墨記載的一位丞相,他的建議百分之八十都是正確的。
既然大機率正確,那麼他說什麼,自己反著來就是了。
諸葛亮想了想,說道:“有兩個法子,其一等恩科過後,朝堂里人才多了,自然好安排,但是剛透過科舉考驗計程車子,難以大用,實為下策。
其二,在文武百官中挑選合適的人選。但是目前的文武百官,大都有世族背景,很不利於陛下集權。除此之外,只能從各州道里挑選能用之人了。”
趙長青回道:“不用如此麻煩,當初給我們一起打到長安的那些將領們可都是有名將之才,讓他們去治理地方,倒也不算是大材小用。”
鬼的大材小用。
他們都是軍人,怎麼能成為封疆大吏?
當年蕭逾明擔任江南道節度使的時候,還是仁宗皇帝特賜!
諸葛亮急忙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他們都是將軍,一旦坐鎮地方,擔任封疆大吏,怕是將來難免有藩鎮割據之禍啊!”
趙長青冷笑道:“你覺著那些文人就不會嗎?同樣都是人,還分什麼文人武人?此事就這樣定了吧,無需再議。”
聽到皇帝如此強硬果斷的聲音,諸葛亮也很無奈,只能開口道:“是陛下,微臣遵旨。”
今日大明宮發生的種種之事,迅速傳遍朝堂、市井當中,引起眾人紛紛猜測。
但是不管怎麼講,他們都繞不開一句“陛下的手段震古爍今”之類的言語。
而說書人,也將這件事情廣為流傳,久而久之,被世人稱以為‘杯酒釋兵權’。
就連史書當中也是如此記載。
各位封疆大吏讓皇帝暗示辭官的訊息,也傳遍了各州道。
大魏國百姓們都覺得看到了明媚的來日,因為他們受那些封疆大吏的剝削已經太久了。
而這一次,陛下竟然能讓他們主動辭官,這就代表今時今日的陛下,是一位英明的君王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