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安全問題永遠排在第一位。佔領了流求後,姜偉第一個考慮的也是安全問題。首先就是兵力和制度。
第一個兵力問題,由於兵力都是強盜組成的兵力在五萬二,流求守軍兩萬出頭,看似加起來七萬大軍很多。但由於兵源老幼等各種因素,素質參差不齊,姜偉在第二天就開始了對兵員的刪選。
這一次刪選後,五萬二的原強盜組成的兵團,幾乎砍掉了一半,只剩下三萬人。
而作為流求的守軍原先就經過刪選,兩萬人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接下來就是打散重組,對人員開始重新編制。
隨後選拔新軍士人才,制訂軍隊的制度。
對制訂軍隊制度姜偉並不太熟悉,但他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分權。當然這裡的分權並不是分給不懂的人,而是將最終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掌握了兵權,那麼才能掌握主動權。
當自己不在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制衡了,不能將全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所以姜偉將權力分到了李慶和李武身上,最終決定權在宋岑月手上。
因為他決定讓宋岑月留下來幫他管理流求,當然,宋岑月只有決定權,沒有指揮權。
第二便是發展,也是姜偉最注重的地方。
想要發展,步入工業時代,首先離不開的便是機床。為了打造機床,姜偉第一件事,便是打造一個製作乙炔的廠房,用以大量製作乙炔,用以焊接鋼鐵所用。
由於工部打造的蒸汽機部件,只適合配製兩臺蒸汽機。所以第二個便是搭建一個蒸汽製作廠。用兩臺蒸汽機為動力用以生產蒸汽機,從此開啟機械時代。
然後便是製作槍管的機床,還有螺絲機床,大炮炮管機床,採用的同樣是實心灰眼鑽孔技術。
而最重要的,還是鋼鐵的生產,而軍隊退下來的兩萬多人,姜偉將一部份人送去了挖礦。
流求礦產豐富,當然得利用起來,為了鼓勵礦工的積極性,姜偉也給出了高於市場的工薪。
為了滿足需求? 姜偉將平轉爐的設計圖拿了出來。平轉爐是一種鍊鋼爐? 與高爐搭配但是非常不錯。而且平轉爐對材料要求不高,對姜偉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有了平轉爐? 鋼的產量就完全沒有問題了。而對槍管也好? 炮管也好,只要一小部分就能滿足。
接下來的? 就是商業了。
想要發展,商業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說? 缺少了商業的支援,沒有資金你拿什麼去玩?
在長安時,姜偉一直沒有心思做這些,第一原因沒有那個動力讓他去做這些? 第二根本原因還是沒有那個環境。
當一個一個機床生產出來? 有了工業的基礎,那麼一個個能夠大大提高效率的東西製作出來,無論是想生產什麼,再配合水力,又或者蒸汽機? 都能夠給生產帶來極強的生產力。
而姜偉這幾天,便在一張紙上? 寫上了許多生產方案,首先便是化工廠? 火鹼,純鹼? 硫酸? 硝酸? 鹽酸,五個化工廠。
再根據五個化工廠展開發展,其中包括肥皂,紙,金屬的精煉,洗鋼,王水,等等。
不過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來,而最賺錢的,又在海邊可以做到的,無疑便是製造鹽了。
製造了造鹽廠後,無論是賣到矮國,高句麗、新羅。還是賣到中亞,歐洲,等等國家,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這個時期,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缺鹽的,歐洲這個時期,製造鹽只掌握在國王手中。而姜偉要做的,用最純白的鹽來進行降維打擊,他相信,那些商人看到這些鹽,不管多大的風險也會願意去做的。
第二件,便是紙了。這個時期好的紙張是非常昂貴的。而有了三酸兩鹼,再製作出漂白劑,製作出潔白又平滑的紙張並不是多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