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 太? 李二陛下看著眼前案桌上的三堆米粒,一時間有一些入神。
這米粒正是從占城帶回來的占城水稻,而這米粒雖然是占城稻,但卻並不是占城帶回來的,而是在嶺南,還有四川盆地,和江南三個地區。
早在岳飛傳出來之後,李二陛下令農部快馬加鞭去占城取種,之後有分四地開始種。除了以上三個區域,關中也種了一些只是還沒熟。
李二陛下凝神看著案桌上的占城稻,一邊聽著下面的人講述占城稻的特點,和優點。
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南方雖然腳趾北方水分充足,但在一年四季中的分佈並不是平均的,有時久旱無雨,又有時大雨成災,這為水稻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利條件。
雨水豐沛時,只要不發生洪澇,尚且可以透過農田水利設施將多餘的水引走儲存。但是一旦發生旱災,河湖乏水,這時水稻必然受到極大的打擊。
而占城稻的優勢,耐旱便體現出了出來,能夠抵擋住一段時間的旱情,在下雨過後仍然能夠有些許收成,占城稻能夠給農民更多的安全感。一年兩熟也就是說能夠上交更多的糧食,
而關中因為氣候原因,相比較嶺南和四川盆地會差一些,但只要好好精耕,要做到兩熟也是可以的。
李二陛下聽完後,心中不由得感嘆,這些基本上都和岳飛傳上的內容,相差不遠。而在這占城稻還未進大唐,岳飛傳之中便對占城稻的有點有了一個基本上的概述。
更何況,這占城稻還是因為這本書,他才得知,仔細想想這是何等驚人?
下面的農部侍郎話說完了,卻不見李二陛下回復。此時李二陛下正拿起一本書,正是精裝版的精忠報國岳飛傳,再次輕輕的翻開。
這本書他看了三遍,但從來沒有像這一次感到凝重。書上的一切內容都變成事實,這種情況感覺是多麼令人匪夷所思?
那麼宋朝呢?大唐國運又有多少年?
李二陛下沉默了許久,最終下定了決心。
“傳旨,從今後起,將佔城稻推廣至大唐全境,令各處上旨洲,下至縣所有官員盡心將此時辦好,令各路節度使監督。”
李二陛下的一道旨意,農戶便快去運轉起來了。首先便開始在長安貼上了告示,同時令人傳達各個洲縣。而各地的占城稻則不允許買賣食用,全部留下來作為稻種。
當告示貼在長安城各個區域,占城稻的訊息也瞬間傳遍了長安以及周邊村落。
不是文人士子還有百姓也都對此議論紛紛。
“這世上,竟真有占城稻存在,唯一的遺憾卻是不能一年三熟。”
“書中說明了,因為氣候與占城相差甚遠,所以無法做到一年三熟,你沒看岳飛傳?”
文人富人,還是貴族感嘆著占城稻的真實存在,令不少人感到震撼。而普通百姓,卻看到了希望,有了這一年兩熟的占城稻,還能抗旱,這心一下子踏實了許多,一個個都紛紛相告。
而姜偉的名聲,也在這一刻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老百姓更是將其當成了活神仙,在家中供奉起香火。
同時,宋岑月聽到這個訊息,問過姜偉後,便讓人加大力度開印精忠報國岳飛傳。一時間,書店裡來人絡繹不絕,絕大多數,都是衝著岳飛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