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怪不得若娘四處瘋跑,似乎想把所有的店鋪都看上一遍,實在出來逛街的次數太少了。
當腳步放緩後,二姜偉慢悠悠的跟在二女身後,看著二女樂不可支的挑選著喜歡的物品。
“兄長,你看這玻璃茶杯怎麼樣?”
若娘一臉歡喜的拿著手中的玻璃茶杯,似乎喜歡上了,姜偉看了看,到覺得挺普通的,不過玻璃杯放在這個時代,倒也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畢竟透明的東西,除了琉璃和玉石,就很少見到了。
不過這七家制作起玻璃,倒也開發了不少產品,姜偉看了看其他的玻璃產品,還有一些玻璃串珠的飾品,和一些玻璃擺飾,玻璃製作的筆筒等等。
“嗯,還不錯。”
姜偉沒有掃若孃的興致,將玻璃茶杯買了下來,不過價格挺貴的,竟然要五百文一個,這價格很貴了,這個時代普通百姓一個月也賺不到這麼多錢啊,這相當一個技術不錯的匠人一個月工錢了。
不過姜偉還是買了下來,畢竟有錢難買妹妹一笑。
徐惠挑選了一串珠子,不過是她自己掏的錢。姜偉不得不感嘆,無論哪個時代,女生都喜歡這種亮晶晶的東西。
轉頭,徐惠看見一家書店,小聲和若娘說了一些什麼,兩女便攜手進了書店。姜偉在後面搖頭笑了笑,不愧是才女。他拍了拍長袍沾上的水漬,雨後逛街是好事,空氣乾淨了許多,就是路邊有些水。
姜偉跟進書店後,看了看書架上的書籍,發現種類還不少。這是他第一次進書店,見《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此類小說的書籍,
小說在隋唐以前,一直是“記異”、“記事”,是對鬼神或人事的忠實的“記錄”;隋朝開始至唐代就不同了,小說發展到了高階階段,作家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小說不再是“記實”,而是要“虛構”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時代小說突破了史傳文學記實的影響和束縛;就是那些取材現實或有生活依據的故事,經過加工和“虛構”,也因而具有了空前的藝術魅力。
明代桃源居士謂“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獨詩律與小說,稱絕代之奇”。就其所達到的成就來說,確可與同時代的詩歌相媲美。
姜偉拿起古鏡記看了看,作者名叫王度。內容是以文言文為載體敘述故事,是一本志怪小說,姜偉倒是對這一類小說挺感興趣的。
徐惠逛了逛,終於找到了她想要的書,精忠報國岳飛傳。拿起這本書看了一頁,又偷偷瞄了一眼身後不遠的姜偉正在看書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她,這才鬆了一口氣。
姜偉看了沒多久,便決定多買幾本小說,這時候娛樂太少,好不容易遇到小說這種精神糧食,怎麼能輕易的放過?
一共買下三本書後,卻見兩女身後的丫鬟拿著的包袱明顯鼓鼓的,顯然早已選好並結賬了。姜偉不由笑著搖了搖頭,明白少女的這一點小心思,對一些比較在意的隱私都不希望男子知道。姜偉也沒有在意,將書交到身邊的家僕手中。
出了書店後,若娘和跟著她的丫鬟似乎有意無意的落在後面,走在前面的變成了徐惠和姜偉,徐惠這時變得安靜了許多,姜偉也沒有注意到這些,正悠閒自若的一邊看著大唐風光,慢悠悠的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徐惠的話。
這讓徐惠不太滿意,看了一眼跟在後面不遠處的若娘,只見她對著自己猛眨眼,心裡一陣失落。
“表兄,要不去布店看看?我想做幾件衣裳。”
徐惠話沒有說全,其中有一些曖昧的味道,姜偉沒有多想,點了點頭,剛想說什麼,見一輛馬車停在了自己身旁,隨後三個大漢從馬車上下來,氣勢洶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