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成了吳應熊> 第二百零三章 看你的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三章 看你的了 (2 / 3)

謝靜林躬身:“多謝齊侍衛長指點!火燒過來了,請齊侍衛長先撤!”

大火起來之後,趙良棟馬上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懊惱不已,急切命令一隊士兵前去滅火開路,好不容易打通一段通道,大約五百多名兵卒奉命強行衝過去,這時一陣利箭射來,應聲倒下十幾個士兵,四處還在燒著大火,清軍又退了出來。而林中的吳軍也被煙火燻得大步後退,他們重新設制路障,構築阻擋陣地。就這樣一陣乾耗,時間流失了近半個時辰,齊良那邊的圍殲仗已開始接近尾聲了呢。

等到通道兩旁的火勢差不多全熄滅,天也快黑了,趙良棟不知道前鋒部隊的情況如何,開始有點擔心起來,他迫切想與昆由部會合,命令部隊再次發起攻擊,一次一次強攻無果,雙方在秀林中相持著。天漸黑下,只有黑森林中尚未熄滅的灰燼還在零星閃爍一下螢火,雙方的戰鬥暫時也平靜下來,幾聲嘶啞的烏鴉叫聲,給這躺滿屍體的秀林平添了幾分陰森氣息。

後面圍殲了昆由部的齊良已趕了過來,他正要讓人通知齊惜音與謝靜林撤退,魯輝湘突發奇想道:“世子!您看前面清軍攻擊乏力,對我一個千人隊的阻擊都無可奈何,現在我軍大部已集中,我們是否可以趁夜色偷襲他們一下?”

齊良眼睛閃亮,沉思片刻,同意:“可以!魯將軍你來指揮!”

黑漆漆的森林中突然閃出無數身影,還沒有等清軍反應過來,一些士兵就此與大地永遠同眠了。吳軍出其不意發起逆戰,清軍前軍猝不及防被衝得潰散,整個隊伍有崩潰的危險。這時,趙良棟發揮出他作為清軍名將的才能,一邊令監軍斬殺逃跑的清軍,一邊令自己的親兵隊不與敵人作任何糾纏向後急退兩百米,組織成陣形展開頑強阻擊;而後允許混戰中的兵座後撤;然後,再讓後撤計程車兵退四百米,再重新聚集組織陣形阻擊,如此交替掩護撤退,擋住了吳軍兇猛攻勢。但清軍整個敗潰之勢已是不可阻擋,趙良棟無力迴天,吳軍一路直追,至秀林西二十里方止步。

吳軍頻頻出擊,高山小路,密林田邊,隨時都可能有吳軍出現,清軍煩不煩,又一份急報傳至北路清軍大營,探子單膝跪地:“報大將軍!我左翼鄒田和部遭襲,損失百餘人!”

清廷大學士——北路大軍總指揮——圖海拍著桌子霍地站起,厲聲問:“怎麼回事?”

探子顫聲道:“鄒田和將軍報,我軍一支百人隊被敵誘入山谷遭擊,全軍覆沒!”

“鄒田和沒有去救他們嗎?”圖海吹鬍子瞪眼。

探子道:“接到戰訊後鄒將軍立刻派出了援兵,可沒能救出那支百人隊!”

圖海再問:“沒有救出那支百人隊難道他沒有去追擊吳軍嗎?”

探子道:“吳軍來無蹤去無影,他們跑得比鬼影子還快,等我援軍趕到時他們早已失去了蹤影。”

圖海再次拍桌,聲色俱厲:“鄒田和有二千精騎,難道他的騎兵還追不上兩條腿跑步的吳軍?”

探子不敢作答,這川南山地地形,騎馬還不如走路跑得快!這時,又有人進來,稟報:“大將軍!我後軍遭襲,損失二百餘人及一批糧草!”這是昆明衛的第07千人隊所為。

圖海面部肌肉聳動,這都不知是這幾天裡接到的第幾次被襲的戰報了,“遭襲!遭襲!統統都是遭襲!到底有多少吳軍?為何處處都是吳軍?他揮揮手讓傳信兵下去,向側旁問:“培公!吳軍狡詐,我軍處處被動,現該如何是好?”

旁邊一位三絡鬍鬚的白淨中年文士聽聞一個個壞訊息無一點表情,他正是口似懸河,舌如利刃,有蘇秦、張儀之才的周培公,他曾七進七出王輔臣大營,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舌燦蓮花,成功說服王輔臣交出吳三桂授予的“平遠大將軍印”和“陝西東路總管將軍印”重歸服於朝廷,為清廷平滅甘陝之叛亂立下不世大功。

此時周培公已是參議道臺,銜一品,穿黃馬褂,是圖海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他不緊不慢道:“大將軍勿需憂慮,此只是皮之癬癢,不足於傷筋骨!”

圖海搖頭:“半月的時間我軍已遭多次伏擊,大的伏擊有石柳河伏擊、秀林伏擊,小的伏擊不計其數,人員損失已達五千之眾,這已不是皮癬之癢而是傷筋動骨了!”想想自入川以來,哪次與吳軍的大仗損失有五千人?

周培公道:“吳軍採用的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騷擾戰術,但不管他們怎麼樣的遊擊,目的只有一個——保衛敘州府!所以,大將軍!我們只要堅定的朝著敘州府前進,吳軍又能奈我何?”

圖海道:“這個不用培公說,我自會堅定的執行我們早已制定好的作戰方針!可老是這樣被動挨打也不是一個辦法啊!螞蟻亦能搬da象,天天遭襲,天天傷亡,我們損失不起啊!要知道我們的目標並不只是一個敘州府,而是雲南!”如果能進入雲南,他將是第一個攻入吳軍老巢的清將,朝廷上流傳說:誰能活捉平西王,誰就替代平西王的爵位!這對他是一個巨大的YouHuo。

吳世子厲害啊!周培公默不作聲,想起在北京時與吳世子在酒樓裡爭論的一幕,他那宏偉的志向令其驚歎,他那開闊的視野令其折服,現在他這神出鬼沒的戰法令其心驚。

“培公!得想出一個辦法來啊!”圖海瞪一眼一動不動的周培公大為不滿,平日裡那位算無遺漏,決勝千里的周昌哪去了?周培公,名叫昌,培公是他的字。

周培公恍過神:“吳軍屢次得手即是瞧準了我軍的薄弱之處,我軍可以設局誘之,再圍殲他們!”

圖海嘆道:“難啊!圈套非沒有設計過,只是吳軍狡猾沒有上當!”

周培公笑道:“那是因為圈套沒有設計好,破綻太多,被吳軍識破了!”吳軍並沒有偷襲過中軍,中軍指揮大營並沒有參與下面各部的反偷襲戰。

圖海問:“培公覺得應該怎麼設局?”

周培公道:“根據吳軍近期的表現,他們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來得快去得也快,那麼我們要想捕捉住他們就必須比他們行動得更快。”

圖海疑惑問:“我們怎樣才能比他們行動更快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