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什麼的,原本超市裡面就有。所謂的編寫一部字典,就是把超市裡面的字典刻模之後印刷出來,畢竟總是在超市裡面購買字典,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可想而知,當拼音和這部字典被普及開來,甚至普及到大明境內的那個時候,救世軍就不是一個野蠻落後的反賊政權,誰也沒辦法抹殺救世軍在文化上的貢獻。當然,或許要被那些壟斷了千年文化的世家們憎恨了。
當然,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張弘斌就算把字典和拼音推出來,那也僅僅是大破了世家對蒙學方面的壟斷。諸子百家的經典解釋,甚至深入的行政秘法什麼的,那都是世家才有的珍貴經驗和典藏,故而在文化領域上,世家必然還是會站在巔峰,除非來場**把一切歸零之後再重啟。
張弘斌還做到那點,畢竟他就是士紳階級利益既得者,再說救世軍也不是共產階級代表。
從本質來說,救世軍就是一支封建勢力的軍隊,而張弘斌就是最傳統的封建統治者。和大明不同的是,救世軍維持著軍人最本色的狀態,同時他們的軍需和軍餉能夠按時發放,部隊裡面也沒有吃空餉喝兵血的情況,監督力度很到位。
自從張弘斌提出政兵分離,救世軍與秦國政府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
救世軍隸屬於秦國政府,由統治者也就是張弘斌下達命令,經軍委委員會討論執行軍事命令。而張弘斌或者說身為最高統治者的秦王,其本身就是軍委主席,無論多少代下來,這個位置都不會改變。換言之,政治或許會出現相對於的獨立,張弘斌也允許適當的放權,但是軍權卻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任何人不能夠隨便觸碰。
至於軍隊本身,地方單位要調動的時候,必須要獲得上一級軍委的同意才能夠行動,具體的行動經過必須要登記在冊,方面事後查證。而若是地方要調動營級或營級以上的戰鬥單位,必須要上報張弘斌,獲得批准才能夠行動。為了更好的聯絡到地方的軍事單位,張弘斌可是花了不少錢,為每一個州府都添置了一臺無線電呼叫器。
這玩意是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打造而出,至少相對於張弘斌那個時代要先進得多。
只要調準好頻道,它的通訊範圍可以從地方州府直接向張弘斌所處的首都進行呼叫,換言之這玩意幾乎沒有距離限制。說是一臺單向通訊的手機都是可以的。張弘斌使用的是主機,而各州各省使用的是分機,為了訊號問題,則必須要額外添置一臺呼叫儀器作為訊號站的存在。安裝完畢之後,張弘斌就能夠透過母機,與全國各地的軍委進行通話,甚至可以在南半球,指揮一場北半球的戰役,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
充電問題,同樣是太陽能充電。依然是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連續全負荷工作三天之後才會用完電,在外面卻只需要曬上三個小時,其太陽能充電板就能夠最有效的吸收太陽能把電池給充滿電。
透過這種手段,張弘斌牢牢的把軍隊控制在手裡,若非沒有銀行,否則張弘斌還要專門由銀行對當地軍隊進行轉賬,到時候軍隊就能夠脫離地方政府的影響。
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是會有的,一切只待時間來解決。
此刻張弘斌可沒空管軍事,畢竟兩年內想來是沒辦法打仗了。不僅是救世軍需要消化地盤,後金也需要消化一下大淩河之戰的成果,大明也需要關起門來舔傷口。哪怕是洪承疇和盧象昇,也是被迫在當地待命,畢竟軍費花完了,繼續打下去,糧餉不會有,空著肚子打仗,除非洪承疇和盧象昇都是傻X。
此刻張弘斌需要關心的,自然還是教育問題。
剛剛何陵來報,華夏大學建立完畢,同時配套的華夏大學附屬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也在火熱建設之中。如今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一批學子的入學,師資也已經到位,希望張弘斌這個秦王大人,過去說幾句話。
好吧,本來按照張弘斌的意思,是從幼兒園一步步把學子培養起來的。
奈何若真的那麼做,沒有十幾年是沒辦法進入大學了。華夏大學已經建立,總不能十幾年沒有學生吧?
所以,一旦建設完畢,自然是第一時間安排學子進去。那都是考試落榜,而且沒有透過備選計程車子們。張弘斌也沒有強迫他們接受新型教育,只是說明華夏大學已經建設完畢,而且以後的公務員考試,在華夏大學畢業的學子可以獲得一定的加分。
千里操勞只為當官,寒霜十載只為功名。
上次公務員考試落榜的人,彷彿又看到了當官的希望,二話不說就開始報名起來。最後遴選出三千人,作為華夏大學的第一批學子,其餘落榜的,只能算是活該不好好讀書。
華夏大學目前分成五大學科,至少在十幾年內會只有這五大學科。
第一門是行政管理,一看就知道是培養行政人才的;第二門則是市場經濟學,配套的還有實用數學,不用想應該是和經商有著明顯的關係。實際上的確可以用來參考商業的運轉,但作為一個行政人員,對經濟不熟悉其實也是一種罪過;第三門偏冷門一些,則是歷史學,配套的還有考古知識。華夏數千年的文化多麼燦爛,總得要後人去發掘,去了解,去保護,去學習,去反省,去改正,然後精益求精,不斷成長;第四門則是法學,配套的還有刑偵學;第五門則是思想政治,而且還是必修,願意非常明顯。
為什麼沒有軍學、工學、農學、醫學?很簡單,這是很普通的大學院校,而不是專科院校。在這個基礎上,自然會有華夏醫科大學、皇家軍校、華夏工科大學、華夏農業大學、華夏工業大學專門教授相關的學問。
人類嘛,其實都不是很聰明,大部分人只利用到腦域2%4%。接受知識尤其是新知識,若是一兩門那自然還沒什麼,超過了這個數字就會越愛越吃力,張弘斌可不希望培養出一大堆的萬金油,結果門門都是半桶水,沒一門是專精的。再說,學那麼多,很多地方也用不到,比如後世的英語,有時就一輩子都用不到一次。
在羽林軍與內衛的明暗保護下,張弘斌公開來到了華夏大學的校園之中。在所有學子,以及放進來的一批觀眾的面前,登上了演講臺。
“知道嗎,其實我建設學校的時候,有人就對我說過‘我們不是反賊嗎?我們的目的不是稱王稱霸,推翻大明嗎?若是那樣,為什麼不把多餘的錢都投入到軍事上面去,偏偏要投入到沒什麼實際利益的教育方面。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培養出來的學子,也未必就能夠為我們救世軍所用?’
說真的,我也認可他的觀點,但我同樣知道,發展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華夏本來是一個懂得創造,懂得開拓的民族。隨著封建時代的到來,封建統治者們,斷章取義的篡改前任的著作,推行一系列的愚民政策。結果是什麼,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他們指揮著超過99.99%的大明百姓。更是直接代表了你們,去維護這一系列統治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