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將其命名為‘火力加強營’,那麼這支部隊首重的就是強大的火力支撐。
在這個時期,強大的火力覆蓋幾乎是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溫三所部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壯大,也跟他一開始就注重火力配置有極大的關係。
同等兵力條件下,具備火力優勢的一方,在戰場上無疑能佔到更多的優勢。小鬼子在多方戰場上無往不利,跟它們的火力優勢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是國軍,還是其它地方部隊,跟鬼子部隊相比,火力上都吃虧。手中的槍就是戰場的膽,這一點,在小鬼子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
在對付火力弱於自己的部隊時,它們重拳出擊,打得相當的猖狂。可面對火力比它們更強的溫三所部時,氣勢一下子就弱了三分,打起仗來也是縮頭縮腦,跟個烏龜似的。
現在有了更強大的武器,火力輸出比起普通的步槍來,產生了本質上的區別。
那麼這個火力加強營要走什麼樣的路線,也是需要認真的思考。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有效的調整。
不可能還是按照原來的班組火力配置來進行,如果這樣的話,將其單獨劃分出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不如將這些槍支發到作戰能力突出計程車兵手中,增加一定的火力點就行了。
溫三最初還真是這麼想的,儘管這樣並不能突顯AK的巨大優勢,但也能讓部隊整體變強。只是幾萬人的部隊,只投入一千支槍,分下去真的起不到太明顯的作用。
經過仔細的思考,這才決定將其放到一起,集中起來使用。
溫三的初步設想是讓這個營具備以下幾個特點:輕便,迅捷,火力強大,攻堅迅猛,快速穿插,以及強大的切割能力。
這些特點看起來跟特戰旅有些重合,但又有一定的區別。他們的適應性更廣泛,不管攻擊還是防禦都可以投入使用,並且能發揮其優秀的武器效能。
不管是地面推進,還是山地穿梭襲擊,都能快速展開,不受地形限制。
在攻擊敵人防線的時候,特別是在敵我雙方戰場焦作,僵持不下的時候,配屬一支這樣的部隊,可能快速開啟一道缺口,建立關鍵節點,起到橋頭堡的作用。
戰術機動方面,這樣一支部隊可以進行快速穿插、切割,特別是在應付鬼子慣用的迂迴包括戰術,有絕對的壓制效果。
單獨出擊的時候,還能照搬特戰大隊的戰術,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關於這支部隊的作戰特點和要求,溫三寫了整整幾頁。每一種戰術要求,都有詳細的講解,以及對士兵的要求都有準確的敘述。
王國華拿到這些資料之後,更是帶領全營排級以上的指揮官用心的研究了起來。
這支火力加強營全是老兵,精兵。不說在全軍優中選優,至少也是屬於優秀級別的戰士。
就拿體能上來說,他們比起來一般的戰士都要強不少,不管是武裝越野,還是負重行軍,都在平均水平之上。
王國華第一步就是讓戰士們熟悉這款新槍的效能,每天至少都要進行上百發子彈的練習。從遠近不同的標準靶,到快慢不定移動靶都是他們的練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