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申與桂系之間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武術學校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從開辦工廠以來,傅軒再次忙得不可開交,很多程式化的事情可以交給手下的人去完成,但還有很多細節化的東西,需要他親力親為。
經過幾天的考察,校址定在佛山城北郊區的一片空地,校區建設分兩期進行,先把部分的練武館、教室和校舍建成,以供儘快投入使用。
要不是找不到現成的地方,傅軒其實並不想新建一個新的校區,因為在九年之後,不是被轟炸成廢墟,就是便宜了鬼子。
所以他選擇了完全沒有設計、最省錢的建設方案,也是建設速度最快的。只是沒想到這個方案得到其餘人的一致贊同,都認為只要省錢就是對的,減輕資金負擔。
開校時間初步定在六月初,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除了校區建設,要準備的事項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課程設定和招聘老師。
課程包括武術課程和文化課程,按照他的設想,這不僅僅是一個教武術的學校,要以武術為核心,培養不同方向的人才。
例如體育方向、保鏢護衛方向、武術教學方向和武術演員方向,如果只是單純的培養武者,武校不賠錢才怪。
入學一律免學費,但要簽訂協議,畢業之後要為他的公司工作五年,當然這些公司都還沒成立。不想簽訂協議就要繳納較為高昂的學費。
按照多樣化的課程設定,就要招聘不同型別的教師,但在此時的國內,保鏢和演員的教學還是一片空白,他只好找來一些資深護院和鏢頭,導演和演員。
除了葉問這個榮譽武術顧問,他還把宮老也拉上了,有這一南一北兩位武術大師坐鎮,不僅能震懾一些宵小,也能吸引到南北各地想學武的人。
除了籌辦學校,傅軒當然也不會忘了老招數:廣告轟炸,有了上一次宣傳的經驗,這次的宣傳準備得更為充足,效果也更好。
結合民國時期習武衛國的熱潮,武校的反響十分之熱烈,與各省成立的國術館不同,武校不僅能學武,還教文化知識,並且免除學費,吸引力十足。
武校的宣傳工作,當然不能漏了自家的《華南閱報》,先是一期的頭版宣傳,往後每期都有專欄報道。
柳青青又在《回明》中加入武術元素,講述明末時期武林好漢保家衛國的故事,多少能激發一些讀者的習武之心。
與此同時,報社也在快速發展,約到了更多的文學大佬和很多好稿子,造成版面不足,由一週一期變為一週上下兩期。
刊發的範圍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銷量每天都在飛速增長,影響力不弱於一般的新聞大報。
柳青青又抽空成立了一個出版社,專門出版《華南閱報》上連載的小說詩文。
如今身兼報社和出版社主編的她,好忙好忙好忙,《回明》只好交給智慧助理來寫。
晚上一回去她就想睡覺,還好抱著傅小軒睡覺很舒服,又有身體最佳化液去除疲勞,第二天起來就可以恢復元氣,哼哼,依舊是元氣滿滿的小仙女嘛。
傅軒每天都會去接青青下班,小妮子經常還沒回到家,就在車上睡著了,一雙白嫩的大長腿上還放著一包零食。
吃著都能睡著,他只好抱著她回到房間,晚飯也不吃,給她換上睡衣,睡到十點多再叫醒她吃夜宵。
小妮子每次都是一臉呆萌的醒來,半眯著眼,還要在他懷裡輕輕扭動撒嬌,哼哼唧唧地不肯起床,但餓壞了可不行,他只好抱著她去洗漱一下,然後她才清醒一點去吃東西。
吃飽了她就抱著他,軟軟地趴在懷裡繼續睡,畢竟剛吃飽不能躺著,只有在一種情況下,蠢萌小仙女才不愛吃,那就是很困的時候。
如此下來,沒幾天柳青青就辭去出版社主編的職務,將出版社併入報社,交給手下的人來運營,反正出版社也只是出版報社的作品,重要性遠遠低於報社。
武術學校和報社是兩人計劃中的核心環節。
原本這其中只有武校,但柳青青突發奇想而創立的報社,兩人考慮一番後覺得也有大用處,便重視起來,不然她也不會天天勤懇地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