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走訪資助學生
“不只是你一個人想吃,我們也一樣。”楊明友笑道。
“只是,不知道現在的水產養殖技術達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寨方平說道。
“應該差不了多少。”宋謹說道,“一個溫度控制系統,一個水質檢測系統。養殖技術可以以現有的水產養殖技術研究改造,基本上能夠養殖成功。接著就是研究最優方案,實驗對比樣本足夠的話,兩三年後應該就能量產。”忘不了魚要三年才長成成魚,不過在他看來,有控制系統和檢測系統幫助,對比實驗就簡單了,一次性就能研究出最適合的養殖技術。
“不管現在水產養殖技術如何,也要先把房子建起來。”李遠山笑道,“哪怕現在不行,以後終究是會成功的。”
“無土栽培都能成功,我們的養魚不過把野外環境換到室內,相比起來更為簡單。這樣的養殖方式,很多研究所肯定都有采用,只是我們平常沒有關注這些。”小陽說道,“我相信要是他們知道我們打算將這個技術用於實際生產,肯定欣喜不已,主動出手幫助我們解決養殖技術問題。”
“一門新技術,實際運用跟實驗同樣重要。”楊明錦說道,“不管你實驗得再好,如果不能運用於實際生產,價值都會大打折扣。而且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能檢驗優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更好的技術方案。”
李遠山說道:“那就先建個五間三層的樓房,以後技術成熟了,我們再按照市場來決定增加多少。”
“當年說道讓豬住樓房,現在豬沒住上,魚倒是快要住上了。”楊明才笑道。
“讓豬住樓房其實比魚簡單得多,都不需要什麼先進的技術。”宋瑜笑道,“只是豬肉價太低了,修樓房養豬太不合算了。”
“現在樓房養豬,是豆腐盤成肉價錢。”李遠山笑道,“以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那時候就可以了。到時候,人們在意的不是價格更便宜,而是質量更好食用更健康。那個時候,豬不但可以住樓房,住得還比人好。凡是進入養豬場的人,都得穿著防護服,都得消毒,就像做高科技實驗一樣。”
“養個豬而已,用得著搞得這麼高階?”楊明友說道。
“不搞得高大上點,達不到顧客的要求。”李遠山笑道,“而這樣搞,哪怕價格是尋常豬肉的兩三倍,人們也趨之若鶩。賺的錢比尋常養殖多得多,而且銷售供不應求。”
楊明慎笑道:“要是真能大賺,那別說消毒穿防護服了,就是天天給豬按摩都可以!”
“天天給豬按摩,有點誇張了。”宋相笑道,“不過天天給豬洗澡,一天清洗圈舍幾次倒是可以。”
“大致來說,到時候那些豬住得比大多數人還好,甚至在消毒這方面還超過人。”李遠山笑道。
楊明義呵呵笑道:“到時候,做豬比做人還幸福了!”
“再幸福,長大了也免不了要挨一刀。”楊明仁說道。
“行,今天就這樣完事了。”李遠山說道。
出了會議室,楊明錦向車子走去,李遠山問道:“怎麼?還要進城啊?如果不忙,就在家歇歇再去。”
“公司裡沒什麼事,是助學金的事情。”楊明錦說道,“我們打算趁著過年這幾天,走訪一下特別困難的學生家庭。每年開年之後新學期,都是學生輟學的高峰期。”
“這樣啊?”李遠山想了想說道,“要不我們也去?帶上寨子頭的孩子,讓他們去實地感受一下同齡人的生活。”
“這個可以!”宋相說道,“小的孩子,都沒過過苦日子,就算之前住過瓦房,也早已記不得了。我家那小子,什麼都想要好的,衣裳穿個三四個月,就嫌棄舊了,就要新的。這麼下去,可怎麼了得啊!”
“今天去哪?”宋瑜問道。
楊明錦說道:“田灣鄉,從彭家寨子、小灣到燕子巖一片。”
“那下面,還沒有通車路啊。”楊明友說道,“正好,讓這些小娃兒們去鍛鍊鍛鍊。”
“去的話,今晚是回不來了。”李遠山說道,“得準備準備,帶點吃的,帶著帳篷,房子肯定住不下。”
小孩子們聽說要帶他們去玩,一個個興奮得很。
開車進城,去商店買了需要的東西,準備一番之後,包了一輛中巴車出發。
車子從車站出來,沿著莊園路行駛,小海說道:“不是去玩嗎?咋個又要往回走了?”
“我們這回去的是田灣,當然要往回走了。”楊明東說道,“再走一截分岔路,左手邊那條路就是去田灣的。”
小維問道:“從我們學校就可以看到箐上(北面山崖壓下陡坡背陰處叫箐,底部叫箐腳,頂上叫箐上),箐上是不是就隨於(屬於)田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