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7章、甲午 (2 / 2)

兩年下來,學堂才漸漸走上正軌,不需要李書成親力親為了。當然,武當山這裡偏遠,附近的能來的孩子都來了,再遠的地方的孩子就沒法收了,再收學堂就養不活他們了。

張之洞調任湖北之後,開辦工廠、學校,一些技術員和老師就是從太和學堂出來的,他聽到太和學堂的名聲,還特意前來考察過。不過此時,李書成早已離開學堂了。如果留下來,二十年相貌不變,在這個人均壽命四五十歲的年代那會引來多少麻煩?恐怕掌握權力的那個老太太都會讓他進宮。

光緒二十年,甲午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邀請清軍鎮壓,東洋國乘機出兵,起義平息之後,清廷建議同時撤兵,東洋國不但拒絕,而且大肆增兵,蓄意挑起戰爭,清國和東洋國戰爭爆發。

在清廷開始洋務運動的時候,東洋國也開始了明治維新,軍事實力漸漸趕上清廷,尤其是洋務運動後期,因為軍力,尤其是海軍發展起來之後,清廷上下開始懈怠,甚至不再補充新艦,於是開始落後於東洋國。

清廷向東洋國宣戰之時,李書成和江明月剛從王蘭莊離開,進入天津。他們此去王蘭莊,是聽說了皇宮貢品中有種胭脂米,特意去弄點種子。有好東西,怎能不弄來嚐嚐呢?只是是貢品,有專人看守,不能只能取了一株做種。

“連東洋國現在都敢挑戰了。”江明月搖頭說道。

“這已經是很好的了,要是沒有洋務運動,搞了幾個艦隊,造船造槍造炮,人家早就打過來了。”李書成說道,“不過小東洋這些年軍事發展得不錯,這次清軍未必討得了好,我們要不要幫一把?”

“能幫就幫一把吧。”江明月說道,“不然東洋人打進來遭殃的還是百姓。”

“那我們直接去朝鮮?”李書成問道。

“不用,現在已經過了一個月了,去朝鮮未必有用,我覺得還是先去遼東。”江明月說道,“山東有艦隊,東洋軍不大可能從山東登陸,最可能的一是沿著朝鮮過鴨綠江打過來,一是乘船在旅順登陸。不過旅順那裡有炮臺鎮守,暫時應該沒事。如果還沒打過來,我們再進朝鮮。”

李書成想想,記憶中好像是這樣,還發生了旅順大屠殺。於是說道:“那我們就去先去鴨綠江那邊看看,再去旅順。鴨綠江那邊要硬打,倒是旅順這邊,東洋軍得乘船過來,正好送他們進黃海餵魚。”

兩人的速度自然不像尋常人一樣慢,來到鴨綠江邊,這裡還一片和平,一路來到平壤,兩人才發現,平壤尚在清軍手中。

此時清軍在平壤城內城、外城建起二十餘處堡壘。城中有一萬五千餘清軍,儘管朝鮮都城漢城落入東洋手中,政府被東洋國控制,但是平壤的朝鮮官員仍然積極協助清軍備戰。

東洋軍分四路圍攻平壤,李書成看著抵近平壤的東洋軍,說道:“怎麼不派軍隊出戰?東洋軍分成四路,這時候應該抓住時機攻其一路,重創一路之後才好守城啊!”

江明月說道:“之前被偷襲了兩次,領軍將軍怕是被嚇破膽了,怎麼敢出城迎擊?沒有立刻丟下平壤逃跑,已經不錯了。”

“嗯,這個統領是有問題。”李書成說道,“看樣子得用移魂大法控制他。”移魂大法,《九陰真經》上的一種催眠術,這東西對於心志堅定之人很難有效果,兩人學成之後從來沒有施展過。不過以兩人現在的靈魂強度,就算心志再堅定的人也能催眠,何況心志不堅的清軍統領。

“你叫什麼名字?”李書成問道。

“在下葉志超。”葉志超答道。

“很好!”李書成說道,“接下來,你就好好指揮戰鬥,在平壤跟東洋人好好打。”

由於葉志超沒有掣肘,清軍跟東洋軍打得有來有往,一天大戰下來,清軍死傷三千餘人,東洋軍也損失了一千七百餘人。當然,這裡面有五百來人是李書成和江明月在外圍擊斃的。

夜晚,葉志超清醒過來,清點人馬,發現死傷三千餘人,但是東洋軍也死傷了一千多。而攻入城中又被反擊打出去的東洋軍,丟下了不少武器,被利用了起來。

清醒過來的葉志超並沒有察覺不對勁,不過清點了一番,覺得守平壤沒有把握,下令連夜悄悄撤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