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止闖刑場救人一事在洛陽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覺得寧止目無法紀,應當嚴懲,以儆效尤!若人人如此,帝國還有何法紀可言?
有人覺得寧止做的很對,不論怎麼說,小孩子都是無辜的,她什麼都不知道,她還未見識這個世界的美好,就要因為種族鬥爭而死亡。她不應該這樣死去。縱有千般理由,也不過是為了自己的不義做出掩飾的正義而已。
前者大多是洛陽的權貴階層,以及朝堂上的官員,而後者大多是洛陽的普通百姓。
不論雙方爭吵的有多激烈,都沒有牽扯到寧止。
這是大漢人的看法。
在各國使節中對這件事同樣有許多看法,如:大漢世家實在是尾大不掉,大庭廣眾之下闖刑場都沒事,還能全身而退?簡直聞所未聞。
若是我大秦,敢闖刑場,不論對錯,不問緣由,直接斬殺!
一位大秦使節在公開場合這樣說道。
也有使節覺得,這種公然闖刑場的行為實在是狂妄,早聽聞洛陽有一名叫寧止的紈絝聲名遠傳,還說今日改善了許多,已有天驕之名。
天驕?有何天驕會這般不識大體,狂妄無知?
但還有很小一部分人持另一種觀點。
“這個叫寧止的,是個人物啊。”唐方館裡,大唐使節王永搖著頭說道,“只怕你們對他都小視了。”
“王兄為何如此說?不過是一個目無法紀的紈絝而已。”隨王永一同來的一位大唐世家子弟說道,“在我大唐,有那個世家敢這樣公然藐視法紀?這不正是說明大漢的世家階層已成大患?”
隨手抽出一張紙,接著又取出一支筆,王永接著說道,“大秦說大漢世家尾大不掉,是因為大秦把世家貴族階層統合的最好,但我大唐不行。”
頓了頓,他用毛筆蘸了墨水,開始書寫著什麼,同時說道,“你們出身長安,只看到我我大唐繁華強盛,四夷來服,所以對其他國多多少少帶有些許輕視。但這大漢,可不是能夠隨意輕視的存在。”
那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可這跟那寧止是個人物有什麼關係?王兄是從那裡看出來這寧止是個人物的?”
“我問你,這寧止是為了什麼衝撞刑場?”王永問道。
“為了,救那個小女孩。”說這話的時候那人愣了愣,確實,這理由太扯了些。若非他親眼所見,定然會覺得這是杜撰。
但那寧家寧止卻確確實實的為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小女孩公然衝撞刑場。
“這寧家寧止似乎不止是狂妄,還很愚蠢啊。”那人笑著說道。
王永笑了笑,年輕就是好,他將信塞進信封裝好,隨後遞給下人說道,“送到最近的天工,轉交到我王家手上。”
那下人應下,轉身離開了這裡。
王永接著說道,“與其說是為了一個小女孩,我認為更是為了他認為的信念,堅持。寧止認為種族鬥爭不應該牽扯到小孩子,所以他站了出來,毅然決然的衝撞刑場。這放在任何一個世家子弟面前,都無異於直面死亡。你認為這是狂妄嗎?這是愚蠢嗎?不,這是勇敢。”
“我問你,如果換做是你,敢不敢做出這種事,不去衡量得失,沒有理由,沒有收穫,也不會有人理解和支援,而且去做了很有可能會死。只是你覺得應該去做,你敢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