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大典最初的由來是大周舉辦,大週一統人族天下後,分封天下諸國,定下五十年約定。
每五十年,大週會舉辦一次萬國盛典,天下各國都會前往,一些臣服於人族的小族也會前往。
意在展示人族強大的同時,加強各勢力的聯絡。
時至今日,人族天下已然一分為四,大周,大秦,大漢,大唐各自統治一方。
萬國盛典的舉辦,也由大週一方舉辦,變為四國輪流舉辦。
這場盛會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真正開始的時間應該在大約一年或者兩年以後,具體的寧止不知。
但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在為這場盛會做準備。整個洛陽的街面隨處可見昔日異國乃至異族的人。
這個時候對大漢來說就顯得很一舉一動都很重要,任何不雅的舉動,都會影響大漢在他國面前的威嚴。
而歷代漢天子舉報盛會的基調都是,可以強勢,可以霸道,但絕不能墮了氣勢!
因為在洛陽的地界上,退讓,丟的都是大漢的顏面。這顏面不能丟,所以那怕強勢些,不講理些,霸道了些。都絕不能丟了顏面!
但前世發生了一件事,讓大漢在各國面前幾乎顏面盡失。
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
大漢的太子被刺殺,幾近身死。在洛陽的地界,居然敢有人行刺太子,最過分的是,那人是先天,而太子也是先天。
同境界內,一國太子差點被一個先天刺殺身死!
這對大漢來說,就是顏面盡失!
雖然事後查明,是大漢周邊的一個小族動設計動的手。為了報早年大漢對這個種族的屠戮之仇。只是代價卻沒想到是大漢雷霆震怒,大軍直接將那個小族整個血洗。
但這並沒有改變大漢丟失顏面的事實,甚至因為是一個小國動的手,而顯的更丟臉。
因為這一點,萬國慶典上他國使節沒少嘲笑大漢,大秦的使節甚至公然放話,如果大漢鎮壓不了周邊的小國,大秦不介意出手代勞。
而太子也因為這件事,在於梁王的爭鬥中本就處於弱勢地位他的全面落敗。
梁王一系的黨羽趁機大作文章,彼時漢天子病重,朝權基本掌握在太后之手。太后可是支援梁王上位的。
種種不利之下,太子皇位之爭落敗。
整件事情的過程,就是因為太子便服在外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漢人和一個秦人鬥毆。太子圍觀,卻發現那秦人勝利之後,破口侮辱大漢。
隨後更將大漢的一些英雄人物貶低的一文不值。
太子在一旁看不過去,出口說了幾句,皇室出身的太子那裡說的過對方三句有兩句帶髒話的“高素質人才”。
太子不得已,亮明身份,隨後便引來刺殺。
這一系列過程直接造成太子被扣上好管閒事,愛高調,無能等一系列帽子。
“跟前世一模一樣,只是,明明不是這個時間段啊。”寧止冷著臉,但是卻有些許疑惑,雖然很多少年時期的事記得並不真切。
但太子這件事鬧的很大,甚至寧止後來經常推敲這件事,因而寧止對這件事有些影響。
明明是發生在寧止結婚三四個月的事,而現在,寧止結婚才一個月不到。
湊巧?
湊巧士兵調走?
看看就知道了。
寧止冷冷一笑,一個小族設計的,一個小族能調動洛陽的守備士卒?一個小國能知道太子的行蹤?
沒一些大勢力的幫忙誰信?恐怕大漢內部都有人幫忙的吧!
比如,那位梁王!
前世太子失敗,梁王上位,大漢在短短的時間內滅亡,背後只怕有不少的推手。不用說有外族,靈族?魔族?鬼族?
恐怕人族內部都有!
寧止眼中充盈著熊熊怒火,而正在鬥毆的兩人不出寧止所料,那位漢人並不是秦人的對手。圍觀群眾的加油聲也隨著秦人的獲勝而漸漸弱小。
隨後,那位秦人似乎還覺得不過癮,當眾指著眾人就開始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