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回返威海城
回到威海城之後,子埝、子扶以及念封三個人就直接到了別苑。此時的夜未央坐在一棵杏樹之下煮茶。
“你回來了?已經將近一個多月了,還以為你死在外面了。”夜未央遞上了一杯茶。魂洛直接坐了下來。
“這是在抱怨嗎?跟深閨怨婦似的?我要是死了你會不會很是傷心啊。”
“你、、、、、、就你?要是死了的話。我一定會敲鑼打鼓的為你送行的。”說著夜未央輕輕一笑。品了一口茶,這一個時候子扶三個人走了過來。
“拜見魂洛先生、夜未央小姐,您終於回來了,我們還以為您嫌棄我們招待不周,自己先行離開,不告而別的。”
“那會,三位的招待沒有任何的毛病,我們也是感到賓至如歸啊。”魂洛輕輕一笑,做了一個請的手指。
“哼,你們三個自從魂洛一離開便一直沒有來過這裡,魂洛今天剛到這裡,你們三個就像是蒼蠅一般尋著味兒來了,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最好寫照啊。”夜未央冷哼一聲,而後一個轉身,鮮麗的黑色袍子帶著一股香風,“你們自己玩去吧。”
“恭送夜未央小姐。”三個人坐在蒲團之上點頭致敬。
“哼,假惺惺。”而後夜未央冷哼了一聲便離開了。
“不要見怪,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魂洛手一揮,在他的身邊出現了兩個傀儡,兩個傀儡站在一邊開始煮茶,在一邊的傀儡開始將茶葉放置到茶壺之中,僅僅是一瞬間茶香便開始散發出來啊。
“真是好茶啊,想必這就是您從巫族之中帶出來的吧。”子扶說道。
“也不是什麼好茶,這一個好像是老君峰吧。不知道,從一個長老那裡拿出來的。好扣的,就偷出來了不到三兩。”說著魂洛嘆了一口氣。
“老君峰?這可是好茶啊,一年的產量也只不過是三十斤,雖然不說是什麼上等的好茶,但是也算是好茶了,全部是茶族進貢各大世家的,平均下來,每一個世家也不過是一斤而已。”
“對啊,對啊,這茶也就我在老頭子的房間見過,寶貴得很,只有那些堂主來的時候才有可能泡上一杯,但是對於這三兩,你絕對就是一個大款啊。”子埝說道,一臉的獻媚。
“好了,好了,我這裡還有一些,都送你了。”魂洛輕輕一笑,拿出了一個錦盒,傀儡小人將錦盒送到了子埝的手中。
“謝謝,謝謝魂洛先生啊。”子埝說著就將他們全收了,一點的留戀都沒有,魂洛也是見怪不怪,其他人更是如此了。子埝就是這樣一個大大咧咧的人。
“聽說這一會魂洛先生要參加文丹大賽?而且還是特邀的?”
“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啊。”
“壞事?這是壞事?”子埝一臉的驚悚。“這可不是什麼壞事,因為作為特邀的人,都是有些特別的手段,保證他們擁有格外的機緣,得到文丹。畢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獲得文丹的機會。”
“這文丹到底是怎麼回事?”魂洛問道。
“其實這文丹乃是浩然正氣形成,這文海乃是一個水府,當初乃是儒家先賢發現的,這一個水府與其他的水府不同,這一個並不能夠住人,但是這裡竟然可以存放能量,那一位儒家先賢便設定了一個陣法,將能量注入其中,其中夾雜了浩然正氣,這些能量夾雜在一塊,便形成了文丹,但是文丹在海底,也只有文昌魚才可以將文丹吞入到腹中將他們帶入到水面上。”
“那不是說到時候可以輕易地將文丹取出來嗎?”魂洛說道。
“其實並不是,文海不區別於什麼海域,文丹是在海底,也只有文昌魚才可以將讓他們吞入到腹中,但是這一種文丹每年也不過產出幾十枚而已,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百枚。而且也不是每一年都可以進入到其中的,一般情況下是五年一次才開始的,但是也有三年、四年甚至於五年、七年才開啟一會的。”
“這麼的少?看來你們儒家是為了賺錢了。”魂洛說著輕輕一笑,這一個時候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的笑了。
“的確是為了賺錢,但是也有人想要投機取巧啊。”子扶說道。
“也是,不過有一件事情,這文海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還是直接告訴我吧,你們三個不是已經過了進去的時間了吧。”
“是啊,我們已經沒有辦法進去了,但是還有一些事情是應該告訴你的,進入到文海秘境之後,首先看到的是文山,文山一共九層,一山放過一山攔,只有順利透過了九層文山之後,才可以到達文海,到達文海之後,怎樣捕捉到帶有文丹的文昌魚,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是也有一種猜想,越是往裡面,越是深入其中,越有可能獲得文丹。但是也只是一種猜想,畢竟進入文海之內,很少有人可以向裡面深入五百丈。”
“那這麼說的話的確是很難,不過有一點我很想知道,當初你們進入到文海找到了幾隻帶有文丹的文昌魚。”
“幾隻?”子埝驚訝的說道。“我是一隻也沒有找到,子扶師兄還好,他還找到了一隻,不過也是撿了一個漏,在一處人煙罕至的海灘之上見到了一條擱淺的,也不知道是得到什麼樣的好運氣。”
“運氣也是一種實力,其實子扶先生也是一個擁有大運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有機會獲得這樣的文丹啊,不過很想知道你是獲得了什麼樣的文丹呢?”
“反正是交給了家族,我也不知道啊。”子扶說道。“真是可惜了,只獲得了一隻,不然的話還有一個自己傍傍身,即便是用不上,說不定還可以大賺一筆,這也不能說得上什麼大運。不過就在當年有一個人,她可是獲得了五隻。”
“五隻?誰有這樣的大運氣呢?”
“對,那一個人真的是得到了五隻,傳說那一個人好像是道家的少天師,張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