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期聽了非常感慨,對於外公這樣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每隔三天才趕場一次,而每次能夠賣出幾十塊錢的竹具,已經讓他非常滿足了。
突然,他心中一動,把直播裝置拿出來,架在旁邊,同時暗中開啟全景攝像儀,開始了直播。
“各位老鐵,今天大家看到的不是採摘枇杷、出售枇杷的直播了。今天呢,我帶著侄兒俊傑去看望我的外公。
我外公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還硬朗,目前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叫做獅子山的一座小山下。
不過呢,現在外公卻在我們白市鎮上趕場,而且還在售賣他自己編的竹具,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這些。
來,大家看看,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就是我最敬愛的外公,他是一個竹篾匠人,從事竹器竹具事業六十多年了。
大家看看這些竹具,都是農村裡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用具,都來看看你認識多少呢?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
沒錯,這個是揹簍,許多人都認識吧,鄉下用來背東西用的,而且也是用途最廣泛的竹具,我們有多少人曾經背過呢?
而且揹簍還要分大小不同的型號,在農村的小孩子們,也有專門的小揹簍,農忙的時候就要幫著家裡收穫糧食。
大家看到農村百姓趕場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揹著不同的揹簍,這樣可以解放出雙手來,看這些揹簍,有大孔的有細孔的,有粗糙的也有精緻的。
還有這一件,叫做羅篼,是用來挑東西的,農村家家戶戶的玉米、稻穀和小麥,基本上都是用羅篼挑回家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種羅篼裝東西可不少,裝滿的話兩羅篼至少有一兩百斤,但是許多壯勞力都可以直接挑起走多遠。
但是我這個身體可能就不行,絕對挑不動那麼重的東西,不過對於力氣小的人來說,還有一樣也可以用來挑的竹具。
大家看過來,就是這個,有人知道它的名稱嗎?對頭,這位叫思鄉心切的朋友一下子就認出來了,這是箢篼。
看到箢篼兩邊的索了嗎?這樣一合攏起來,也是用來挑東西的,只不過挑得少一些,一般鄉下的女子都能夠挑得起。
此外,還有這些竹具,這種叫簸箕,是用來曬東西用的,像黃豆呀辣椒呀豆腐乾呀還有湯圓粉呀。
這一種竹具叫做竹扒,小時候我們中午放學後,會拿著它到竹林裡去扒竹葉,然後用揹簍揹回家去做柴火。
另外,竹扒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家裡曬稻穀、玉米、小麥的時候,要用到它去翻曬,這樣扒一扒,就能夠讓一直在下面的翻到上面來曬到太陽了。
其他的還有竹簍、竹籃、竹籠、撮箕、燒箕、火籠。最後我要著重說一下這個火籠,是眾多農村百姓在冬天的時候取暖用的竹具。
大家看,這火籠裡面還放了一個瓷盆,是用來裝木炭的,然後大家這樣抱著,或者放到腳下,就可以取暖,還可以用來烤襪子呀等小物件。”
葉子期一一地為大家介紹著外公編的這些竹具,直播間的人數不斷增加,一些從農村走出去的人紛紛感嘆,而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人則好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