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發現已經有些崩盤的局勢之後,果斷動用了兩億美元,上槓桿直接衝了進去。
最後一波了。
想多吃也沒有了。
接下來主動權在他手裡。
就好像某種特殊水果,果農手裡貨不多,要收購的販子多,那麼定價權自然就在果農手裡,他們不愁賣。
而此時的情況就是,果農手裡的貨太多,能收購的水果販子少,偏偏那些水果還不經放,再放下去就得爛在地裡。
你不賣?那有的是人願意賣。
水果販子收的量是固定的,一旦收夠了,後續就不要了,只能爛掉。
李遠此時就像是水果販子,正在等待那些果農報價。
誰報的價格低,他就收誰的。
有本事果農就再弄一筆錢,再聯合所有的果農不賣給自己,讓他這個販子收不到,然後肆意定價。
經歷了這件事,那些果農還敢嗎?
已經被人捅了一刀,眼看著就要大出血死了,這個時候不療傷,反而還要拉鋸戰?
等他們的債權人上門要錢?不給錢就搶他老婆,搶他女兒?把他從房子裡面趕出去?
等李遠這一次調動的十二億美元帶槓桿的空單合約砸出去之後,所有的一切,轟然倒塌。
有發現早的,或許能省下幾百萬美元。
而且這一次上槓杆的會很慘,沒有上槓杆的還有活路。
隨著股價回到水平面,第一波砸盤潮出現了。
就是那一批做多的槓桿資金,已經爆倉了。
被強平之後,所有的籌碼,一股腦的拋下來。
沒人敢接。
沒人接的結果就是,直接擊穿價格。
而擊穿價格,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讓更多的槓桿資金爆倉,即便此時想要補保證金都來不及了。
因為一下子下跌二十多個點,需要的保證金是一個天量。
六倍槓桿,十幾個點就等於賠光。
哪怕只用三千萬美元撬動了一億八千萬美元的槓桿資金,從最高點到目前,也有四十多個點的振幅,必須要追加進去一億美元才不會爆倉。
有幾家能輕鬆拿出一億美元的?
所以就是連環爆。
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股價直接下探到了水下四十五個點。
“趕緊入場,拿籌碼!四十個點以下,無論多少都接。”
李遠第一時間就要吃肉,他不會再等了。
等的越久,變數越大。
他昨天空單資金是八十億五千萬美元,浮盈二十一億美元,所以到今天,就相當於只剩下六十億美元的空單資金。
不過他連續加碼十億美元的空單以及最後又補了十二億美元的空單,整體還是比昨天多一些。
雖然理論上越等,後面的籌碼越便宜。
但現實跟理論永遠存在差距。
因為現實中存在意外因素。
萬一有別的資金入場接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