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李家村,雖然位於南方,但是還是帶著一絲絲寒意。
村子不大,也就十幾戶人家,村子離縣城偏遠,又靠山,所以村子裡的人都是自給自足,正所謂靠山吃山。
這也讓李家村的村民好過些。
不止於此,李家村相對於大部分的村鎮還是比較幸運的。由於地處偏遠也不富裕所以在這戰爭年代郡縣對地方的管轄力度也就沒那麼大,多少也有些自顧不暇的意思,所以就沒有被增收太多的稅收。
多多少少每家每戶還是有些餘糧,日子也就能勉強過下去。
正所謂水是生活的必須品,所以富屯溪成了李家村主要的飲水來源,李家村也是沿著溪水建成的村子。
李青峰家就在富屯溪的上游,也沒多富裕,住的房子與村子裡的鄰居沒什麼兩樣,用野草混合黃泥配上木頭搭的茅屋,也就兩間屋子加一個小一些的廚房,鄉下人沒城裡那麼講究,沒有所謂的大堂。
外面用竹片圍了一個院子院子不大,種一顆桃樹和一些青菜。
李青峰伸了伸懶腰,開啟房門走了出來,看了看已經抽出嫩葉的桃樹。
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空氣,原本還有些睏意頓時消散了許多。
李青峰打了水洗漱以後就到廚房,拿著母親替他烙好的烙餅,就著沒有幾粒米的稀湯嚥了下去,再這樣的年代能有這樣的早餐算是不錯了。
由於內亂,原本富饒龐大的大齊國分崩離析,正所謂禍不單行,內亂不止,外敵更不會錯過這絕佳的時機。
草原上胡人肆虐,入侵大齊。
邊關的城鎮無一倖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燒殺搶奪jian yin擄掠,無惡不作。
可即使是這樣,大齊的軍隊也不曾有任何的增員邊關,挽救它的子民,所以大齊的分崩離析是有原因的。
李青峰起來的時候,他父親已經到村裡的私塾教孩子習文斷句了。由於村子小也就十幾戶人家,所以整個村子也只有李煜一個先生。
所以李青峰家除了自己耕種以外,鄰居鄰里也會送些吃食,畢竟對於鄉下人來說,有學問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至於李青峰的母親也與別的婦女一樣到村口的小溪邊洗衣服去了。
說回來李青峰今年雖然已經十六,都到了及冠的年齡,但是因為得了一種怪病的原因自小體弱多病。所以十分瘦小。看上去好像才十三四歲一樣。
李煜與穆雲霞也多次帶他外出求醫可是無一人能醫,這也導致本就不算富裕的李家現在更加拮据。
到也有些醫生建議李青峰習武,說不定能強身健體,可是每一個見過李青峰的練武之人都說李青峰身體太虛,不適合練武。
以至於現在李煜與穆雲霞都有些放棄了。
至於李青峰怎麼不去私塾是因為前兩年年紀小的時候他也經常去父親教的私塾聽課,現在一個身體太差吃不消長時間坐著,並且李煜也把該教的都教給自己的兒子了,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不是。
另一個就是李青峰也想替自己父母減輕一些微不足道的壓力。
這不剛吃過早飯,就順手拿起了放在廚房的柴刀,往後山走去。
李青峰瘦小的身軀拿著柴刀吃力的砍著柴火,柴刀上有一層褐色的痂,能看的出是血結成的痂。李青峰確實堅強即使是如此的吃力,也在堅持,而且堅持的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他雖然吃力但是熟練的動作中能看的出他應該是做這件事做了很久了。
大概響午的時候,李青峰滿頭青筋吃力且緩慢得扛著一捆柴火往自己家的院子走去。
恰好被出門打水的穆雲霞看見:“峰兒你又去砍柴了?不是跟你說了不用你去嗎?家裡的柴火夠多了。”穆雲霞快步走到李青峰身邊替他把柴火放好並指著院子左邊的那個一排柴火略帶疼惜,又有點指責的說到。
李青峰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母親那略帶疼惜,又有些責備得眼神說到“母親沒事的,孩兒就是想替你們分擔一些,而且你看孩兒也沒事,身體好著呢。”說完還做了一個自己自認為很強壯的動作。
穆雲霞看到兒子擦汗的動作,就連忙掏出一塊手帕替兒子擦拭,無意間看到兒子右手手掌那已經通紅的老繭與帶一絲絲血痕的肩膀,瞬間有種想要落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