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先行,大炮在後,是陳道的一貫作風。
透過“德國之聲”廣播電臺裡的職業嘴炮高手們,陳道以自己和弗拉索夫中將的名義,向斯大林進行一連串的挑逗、嘲諷與辱罵,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陳道親自撰稿,弗拉索夫中將說出的那句名言。
“斯大林那個喬治亞屠夫每多活一天,都是對空氣的嚴重汙染。”
透過嘴炮拉滿仇恨值,陳道開始思考下一步行動,決定趕到前線,就近指揮部隊的行動。
畢竟在卡利特瓦河附近,有“榮譽猶太人”步兵軍、德國空軍第一傘兵軍、“帝國元帥”裝甲師和101特種空勤團等部隊,需要一個人來統一指揮這些部隊。
蘇軍反攻的當天凌晨,天還沒亮,陳道在一個裝甲擲彈兵排的護衛下,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行軍,抵達部隊在戰場上的樞紐地區,馬爾基夫卡村。
陳道抵達馬爾基夫卡村時,這個村莊已經成為一座大兵營,南方趕來的榮譽猶太人步兵軍的部隊匆匆穿過村莊,向北方開進。
村莊西北方的機場,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有飛機起落,運送來成群的傘兵和各種軍用物資。
村莊內外更是高射炮林立,修築有各種防衛工事。
馬爾基夫卡村與北面的卡利特瓦河防線直線距離約八十公里,陳道作為最高指揮官,視察過村內的守備情況後,決定趕往前線就近指揮。
俄國人能聽到“德國之聲”廣播電臺,自己的部隊當然也能聽到。
既然自己已經放出狠話,說自己就在卡利特瓦河邊,還一腳踢爆鐵木辛哥元帥的指揮部,總得去卡利特瓦河邊露個面,哪怕是戰鬥結束後慰問下傷兵,也能鼓舞鼓舞士氣,順帶為下一輪嘴炮提供素材。
臨近中午,正準備從馬爾基夫卡村出發前往卡利特瓦河邊與舒馬赫少將會合,陳道接到“榮譽猶太人”步兵軍軍部的報告,大批來自博古恰爾方向的蘇軍裝甲部隊,正在對該軍下屬第一步兵師防禦的坎傑米羅夫卡一線發動攻擊,攻勢很猛烈。
陳道趕往前線,最近的一條路恰好要從坎傑米羅夫卡附近經過。
為了安全,陳道被迫推遲出發時間。
陳道的車隊裡,自帶一輛無線電通訊車,裝備有大功率電臺和特製的天線。
與舒馬赫少將一系列溝通後,陳道得知,“帝國元帥”裝甲師已經基本掌握卡利特瓦河防線戰鬥的主動權,正在發動反攻。
瞭解到這個情況,陳道停止在馬爾基夫卡村村頭的等待,果斷決定出發。
在馬爾基夫卡村村頭,陳道並不是無所事事,為了消磨時間而等待。
“帝國元帥”裝甲師跨過頓涅茨河,深入敵後一路北上,在“俄羅斯式的爛路”上急行軍超過二百公里,也遇到裝甲部隊公路行軍必然會遇到的難題,那就是裝甲車輛的故障問題,尤其是噸位比較大的坦克。
一路急行軍,一路上有坦克因為各種故障停車掉隊。
佔領馬爾基夫卡村後,舒馬赫少將把“帝國元帥”裝甲師的維修工廠留在這裡。
維修工廠連夜開工,用拖車把沿途掉隊的坦克拉回馬爾基夫卡村進行修復。
因為要中途經過戰場,陳道和副官們都覺得一個排的兵力太過薄弱,無法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立刻將主意打到村頭的戰地維修工廠上。
一行人集體坐在村頭,一邊給維修工們打氣,一邊就地徵集部隊。
滿懷真情的等待時,陳道很是感慨。
別人是蹲在牆頭等紅杏,我是蹲在村頭等坦克,一點都不浪漫。
陳道等人在村頭蹲了有兩個小時,抓到四輛剛剛維修好的坦克。
兩輛E40型“黑豹”坦克,一輛四號H型坦克,以及一輛“東風”自行防空炮。
不顧副官們的阻攔,陳道不再等待,帶著這支由一個排的裝甲擲彈兵,以及四輛坦克組成的衛隊北上趕往前線。
馬爾基夫卡村距離坎傑米羅夫卡城只有不到四十公里,車隊不到一個小時便趕到戰場。
沒有進入激戰中的坎傑米羅夫卡城,陳道指揮車隊早早離開公路,沿著一條鄉間土路開到戰場西側“榮譽猶太人”第一步兵師的師部,
在第一步兵師的師部,陳道瞭解到敵人的主攻地帶是位於北側的祖拉夫卡村,立刻率領車隊再次啟程。
車隊賓士在鄉間土路上,從戰線後方的安全地帶,繞到祖拉夫卡村西北角。
陳道坐在SD KFZ 251型裝甲車改裝成的無線電通訊車裡,沒有使用密碼,直接對著電臺的話筒喊道:“我是海因茨·馮·羅森,我已經抵達戰場,你聽聽前面俄國人的炮聲,他們正在歡迎我的到來。”
說完,陳道伸手將話筒伸出車外,停留近十秒鐘才縮回來。
“我要衝鋒了,你們什麼時候到達戰場?你們這群飛在空中的傢伙,竟然比我這個用輪子在地上跑的人速度還慢,我白給你們搞來那麼多直升機了。”
聽筒裡傳來洪亮的聲音,還有明顯的飛機引擎發出的噪音。
“將軍,我們已經到了,正在接近目標,你等等我們,不要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