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逆又上來了!”
“兄弟們,抽刀。近戰!”
時間來到四月初三,距離西城被全面攻打已經過去了十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軍士兵攻上城牆的次數越來越多,在垛口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漢軍士兵要將其反推下去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
可是,原先一直愁眉不展的羅憲,其表情卻越來越輕鬆。
“從城內的預備隊抽調三百人,支援西牆的兄弟。”
“諾!”
“從北牆那邊抽調兩百人,支援東牆!”
“諾!”
此時的羅憲,在城中心新建的一座高高的瞭望臺上坐鎮,視野內囊括了東南西北四門。他及時根據戰場的變化不斷調配人手,把城內有限的兵力運用到了極致。
“衛將軍,你又從北牆抽出人來。若是小王沒有記錯的話,此時北牆的守軍已經不足五百了。若是這個時候晉逆在北牆的攻擊……”
“呵呵呵,大王放心,北牆那裡的攻擊只是佯攻。留個五百人足夠了。”
“這是為何?”
“因為敵人的兵力也開始不足了啊。”
看著這位眼神茫然的魏王,羅憲微微一笑:“大王,這攻城守城,雖說有了新的投石機和新的防禦稜堡。但要獲勝,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士兵。也就是人,這一點,大王以為然否?”
“然也。”
“西城攻防,十日前晉逆第一次攻擊時,大約出動了四、五萬兵馬,四門齊攻。我方有七千守軍加四千民夫應對。所以那一次的攻擊,雖然聲勢最為浩大,但我方防禦起來並不吃力。”
“衛將軍請繼續。”
“後來晉逆發揮兵力較多的優勢,讓部隊分批攻城。因為晉逆兵力較多,即便分批攻城,我軍守禦四門,一樣不得不將大部分兵力安排上陣。幾天下來,我軍士兵疲憊不堪,守禦起城牆來漸漸感到了吃力。但是,無論如何,城牆攻防,傷亡慘重的往往是攻城的一方。所以十天下來,雖然我軍陸續減員兩千多人,民夫也折損近半。但是晉逆計程車兵陣亡的,受傷的,怕是也不下兩萬之數。如此一來,晉逆剩下的兵力已經無法維持以前的四門同時高強度攻打了。”
“所以晉逆現在的攻城,不得已拿幾段城牆佯攻,牽制我方部分兵力。為主攻的那一段城牆創造機會?”
“大王明見萬里。事實上,在來這西城之前,外臣在我家大司馬面前還是託大了。如西城這樣地處平原,四門都可被隨時攻打的城池,以七千人進行守禦是不足的。若是晉逆此次有十萬大軍進行攻城,恐怕外臣最多能守五六天而已。”
“呃……衛將軍,小王請問。您怎麼能看得出來哪路是佯攻,哪路是主攻呢?”
“呵呵呵,大王,這就是用兵之妙了。很多時候就是一個直覺的問題。這個問題外臣無法給大王一個詳細的回答。待得大王以後經歷的戰事多了,不斷學習、總結。遲早就會培養出這樣的感覺的。”
城上的人是越來越輕鬆了,可是城下的人心情卻是越來越糟糕。
“大王,截止到今日,全軍累計傷亡已經超過兩萬三千人。剩下計程車兵也多有發病的跡象。”
“什麼?!發病?”
“是的,大王。隨軍醫官說,春季已至,我軍士兵的軍服還是冬裝。因此穿冬裝的往往一動便是大汗淋漓。而沒有合適的春裝,脫掉冬裝後又容易著涼。因此……”
“混賬!管武庫的那個楊囂是不想活了吧?他就不怕本王回了洛陽誅滅他的三族嗎?”
“呃……大王。此事還真不能怪武庫那邊。春裝什麼的,末將兩月前就已經通報洛陽讓武庫發來。但是在路上,剛好是裝春裝的船隻被賊子燒燬了大部分。末將已經再次行文洛陽,只是新的春裝還沒有到。”
“哎~~~待會本王親自寫信給陛下。讓洛陽儘快把換季的服裝給運來。此外還要朝廷那邊加派醫官和藥品。”
“大王體恤,將士之福。”
“別說那些沒用的。現在這戰局,本王雖不知兵但也看出來了。逆賊雖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我軍也漸漸有了無力之感。”
“正是如此,大王。我軍付出瞭如此代價,終於把逆賊逼到了最後。此時就看大家誰會先撐不住。因此,末將建議,請大王向朝廷寫信,再請援兵!也不要多,只要再有兩萬援兵,西城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