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洛陽第一次接到蜀漢北伐的報告。
二十二日,匆匆完成各項準備的司馬邕率領三萬中軍從洛陽出發。
隴西這邊。
二十五日,胡奮派出文虎率軍一萬人趕往街亭,自己也率領三萬隴西軍南下。同日,上邽城破,蜀漢方張翼率領三萬人也開始向街亭前進。
而姜維的主力,在留下三千士兵和兩千民夫留守上邽,保住這個北伐新據點的同時,也習慣性的向後方轉運俘虜和百姓。之後全軍主動北上,希望找到胡奮的主力,將其一舉擊潰。
“報~~~鎮西將軍,屬下是上邽城內的進奏曹,特地前來稟報將軍,上邽,丟了!”
“啊?!上邽城堅牆深,怎麼這麼快就丟了?”
“將軍,那姜維動用了無數人力……而且蜀賊有一種東西,一開始是粉末,一旦沾水就變得堅硬無比。所以可以迅速攔斷精河,水淹上邽……”
“嘿!”極為不甘的怪叫了一聲後,胡奮稍稍想了一想:“速傳玄思、次騫、世元前來!”
“諸位,現在戰況就是如此。上邽丟了,我們再去上邽已經失去了意義。接下來我們這三萬人何去何從,諸位有以教我?”
晉國這一次應對蜀漢的北伐,比起以前曹魏來說,真的差了太多。
造成現在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祁山大營的丟失,導致本國失去了前沿據點和警報塔。蜀漢事先成功的戰略欺騙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襲擾越來越強烈,嚴重牽扯雍涼軍團的精力等。但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蜀漢的國力顯著增強。
以前諸葛亮北伐,曹魏經常需要動用全國之力來應付(第一次和第五次)。而姜維的九次北伐,從來都是雍涼兵團單獨就可以應對。而這一次,雍涼兵團十一萬人在蜀漢十二萬北伐軍面前處處被動,連連吃癟。沒有洛陽中軍的加入,雍涼兵團根本無法扭轉戰略的被動。
現在擺在胡奮面前的選擇不多,就兩條。
第一個選擇:召回文虎的部隊,四萬人抱團,然後將冀城的糧食運走。全軍西撤到金城(蘭州)。拉長蜀漢後勤線的同時,儲存住本方的有生力量。
這樣做的好處是,本方這四萬人始終保持了晉帝國在涼州的軍事存在。涼州的世家大族、這片土地上的少數民族不會迅速的倒向蜀漢。同時這四萬人對於姜維來說就如同芒刺在背,會牽制住姜維始終無法把主力開向關中支援關彝。
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就是:街亭必定丟失。洛陽和長安支援隴西的部隊短時間內無法進入。本方在隴西或者涼州會成為一支孤軍,稍不注意就是全軍覆沒。
所以就有了第二個選擇:全軍北上到街亭。守住這個隴西五郡的關鍵入口。等待朝廷的援軍。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隴西的入口在手。只要朝廷的援軍及時趕到。以漢晉兩國的懸殊國力,姜維這八萬人終究是不能抵抗鋪天蓋地而來的洛陽中軍的。所以,就算隴西五郡暫時失守,無非損失幾萬人口而已。這裡的地盤終究是能夠拿回來的。這裡的世家、少數民族各部落的首領都不傻。只要街亭不丟,對蜀漢虛以委蛇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們也不會迅速就擺明立場站到蜀漢那邊去。
但是這麼做也有明顯的壞處:本方這支部隊會被街亭這個戰略要點給固定住。徹底失去機動性。擺明了會在街亭被姜維的大軍給圍住,若是朝廷的援軍沒有及時趕到,一個不小心又是全軍覆沒。
“叔父大人,小侄的意思是,我軍退往金城為佳。需知我軍這四萬人,有兩萬人都是騎兵。剩下的兩萬人也人人都能騎馬賓士。而且本軍的戰馬數量也足夠多。我軍的機動性,不是蜀賊能夠比的。而且蜀賊的糧草再多,也需要翻越秦嶺才能抵達。所以,我軍只要保持機動,在外圍遠遠的吊住蜀賊。蜀賊這八萬大軍就只能在隴西虛耗糧草,無法支援關中。就算是街亭丟了,朝廷的大軍一時半會無法進入隴西,但是蜀賊在關中的那一路必然遭到朝廷重兵圍剿。聽說蜀賊那一路的酋首乃是關子豐,那可是蜀賊的大司馬,若真的軍情緊急,隴西的蜀賊焉敢不救?到了那時,就是我軍反擊之時!說不得,這一次蜀賊的十二萬大軍,一個都回不去呢!到了那時,叔父就可以成就滅蜀的大功了!”
“少將軍好膽氣!鎮西將軍,文鴦也贊同少將軍的意見!我軍只要能保持機動,丟了再多的地盤都不怕!畢竟蜀國的國力遠不如我,我軍無非就是艱難一時。終究會大獲全勝的!”
“嗯~~~”作為武將,胡奮的選擇當然也是傾向於第一種。但同時作為官僚,他又隱隱的覺得有哪裡不對。
“玄思,你的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