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67年的四月,晉國朝廷收到了關彝即將北伐的訊息。這個訊息的傳來,說真的,讓司馬炎在頭痛欲裂的同時,也大鬆了一口氣。
無他,在此之前。晉國朝堂已經吵翻了天。群臣已經有了全面黨爭的苗頭。要不是關彝即將北伐的訊息傳來,恰當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不知道還要被煩多久。
西元265年七月魏晉禪代。那時候的晉國是沒有太子的。司馬炎沒有立,群臣也不在意——皇長子司馬軌,即是長子,又是嫡子。而且為人聰慧,長得又漂亮,妥妥的太子人選。立不立都那麼回事唄。
但是,這孩子在266年的8月死了……
司馬軌的去世,一下子讓晉國上下突然醒悟了過來:哎呀,我們這麼一個大國,立國一年多了,居然還沒有儲君啊?搞快點搞快點,必須要立一個太子!
之所以這麼急,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馬炎的二兒子,也是嫡次子,那個叫司馬衷的,是個智障。
以前司馬軌在的時候大家並不覺得司馬衷這個智障有什麼礙眼的——你們司馬家又不是沒有精神病。但是現在不行了,司馬軌死了後,無論是血緣嫡庶還是年齡齒序,只要按照禮法來。怎麼都該司馬衷做太子——可是,那位爺是個智障啊!
古代封建社會,乃是家天下。一個團隊領頭人的後代是否優秀,對於其手下人心的穩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老大你以後不在了,就是你兒子給我發工資。我不在了,我兒子、孫子還要在你家吃飯。要是你的繼承人是個混蛋,那我的後半生,我子孫後代的幸福,全都沒了保障!
所以,如果老大你要立那個智障做皇帝呢,那我們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其次的原因呢,就是司馬軌死了之後。司馬炎的其他有子女的嬪妃們都對太子那個位置有了想法。
雖說古代的皇帝如果專一於一個女人,那絕不是美德。相反,大臣們還要群起反對,鼓勵皇帝多找女人多生兒子。但是具體到司馬炎來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傢伙超級好色!在歷史本位面,由於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志得意滿的司馬炎大肆擴充後院,宮內的嬪妃達到了驚人的萬人規模。就算是現在,由於穿越者的關係,晉國的國際環境比不上歷史本位面,但晉國畢竟是當世第一大國。所以司馬炎上位後不到三年,後院裡的嬪妃就已經擴充到了五百人以上的規模。
一個女人扎堆的地方,必然是非多。在皇宮這種男性資源只有唯一的地方,誰都想擁有皇帝的專寵。所以晉國的宮廷裡,各種宮鬥撕逼層出不窮,不斷的重新整理下限。搞得皇后楊豔都不得不讓自己的孃家儘快把妹妹楊芷弄進宮來,否則就擋不住下面嬪妃的各種明槍暗箭。
現在楊豔的嫡長子死了,嫡次子是個智障。嫡三子司馬柬現在才四歲多不滿五歲。而司馬炎的小老婆審美人的兒子司馬景呢,也是四歲多——而且審美人目前比楊豔更得司馬炎的專寵。所以,有人就起了心思了。
“陛下,皇長子薨逝,臣等不勝悲哀。但此事一發,國家建儲就顯得極為必要。因此,臣等斗膽陛下早日定下太子人選,以安億萬臣民之心。”
尚書令裴秀這段話是沒有問題的。國家都建立幾年了,皇長子都掛了。這個時候確實是該定下皇太子了。不然以這時代的醫療水平以及陛下你的生活習慣,萬一哪天你來個馬上風,這個國家該怎麼辦呢?
但是立誰為太子,這個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楊駿、楊珧兄弟的立場一開始是一致的:必須是楊豔生的孩子!
但到底是司馬衷還是司馬柬呢?兩兄弟的意見就不統一了:楊駿希望是司馬衷,楊珧希望是司馬柬。
裴秀、張華、任愷、和嶠的意見也比較統一:司馬柬、司馬景都是可以的,反正不能是司馬衷——國家的儲君不能是智障。
而賈充、荀勖的意見也非常統一:智障好啊。以後智障當了皇帝,我們就更可以為所欲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