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施績和關彝這種高度,兩人之間的談話就不必說那些什麼道義啊、道德之類的面子話了。
所以雙方坐下來之後,施績第一句話就是:“子豐意欲何為?”直說吧,你想要什麼。
關彝也很不客氣的說了一句:“人歸漢,地屬吳。”西陵城我是不要的,宜都郡、建平郡啥的我也沒興趣。但是西陵城內的所有人,我要全部運走。
施績聽到關彝的話不由得笑了起來:“我大吳諸多世家,出動私兵,奮力抵禦晉國大軍,傷亡慘重。子豐一句話就想把西陵城裡的人全部帶走?真是豈有此理!”
為什麼這一次東吳的世家們肯出動精銳私兵老老實實的作戰?不就是巴望著拿下西陵後分割步家那龐大的人力麼?西陵城有什麼意思?那是皇帝的。哪個世家敢要?
可是施績說了這句話後,關彝乾脆就不說話了。只是雙手環抱在胸前,笑意盈盈的看著施績。
那意思很明顯:我不跟你廢話。我就是要人。
“子豐是想背棄兩國同盟,吳蜀兩國全面開戰麼?”
“這個啊,也不是不可以啊。反正我們和晉國也是牽了盟約的。晉國那位皇帝現在看起來是個急於證明自己的傻瓜。這次在西陵無功而返,若是我們大漢提出和他聯合攻打貴國……”
“哼,那我們大吳也可以和晉國聯合起來攻打你們!”
“哦,這個啊,公緒公,您認為三五年之內晉國的君臣有膽子再來攻打我大漢的漢中?”
說實話,得益於益州在地理上天然的蔽塞。雖說蜀漢要想打出去不容易,但要防守,還真的比較輕鬆。
漢中那邊就不必說了。單說巴東郡這邊。長江三峽的起始點是控制在蜀漢手裡的。東吳的艦隊要攻打蜀漢就必須逆流而上。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只要蜀漢的軍隊不是太廢,東吳是拿蜀漢沒有多少辦法的。
而東吳就不一樣了。長江固然是天塹。但長江綿延數千裡啊。一旦一點突破,千里天塹就有可能全面崩潰。若是現在身在長江上游的蜀漢與晉國結盟,那真的夠東吳喝一壺的。
不過施績心裡很清楚,關彝這話也就是說說而已。吳蜀兩國,唇齒相依。短時期內,誰都離不開誰。
但是也不能一點好處都不給這傢伙。誰讓本方的水軍被擊敗了呢?雖說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把投石機小型化裝到了船上的,但施績心裡更清楚的是:在長江這樣狹窄的內河航道里打水戰。處於上游的蜀漢天然佔據優勢。以前是蜀漢的國力弱小,支撐北伐就已經力有不逮,根本無力維持一支有進攻能力的水軍。可是現在……
長嘆了一口氣,施績道:“我方典校的情報,現在西陵城裡大約還有七萬人。其中有兩萬是步家的私兵。這兩萬人,必須留在我大吳。畢竟,我家陛下的無難、解煩需要補充。我大吳各世家的私兵也需要補充。”
“可以。那剩下的五萬人,我就笑納了。”
“你!”施績說到這裡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子豐,我知道你們西蜀缺人,但為了區區五萬人就這麼興師動眾,甚至不惜破壞兩國邦交。這值得麼?”
怎麼不值得呢?所以說你只是一個大將而我才是權臣啊!
對於關彝來說,這次出兵的意義很多,也很大。
第一,這是五萬人啊!以炎興前的蜀漢來說,五萬人可是兩三個下郡的人口總數了!這五萬人每年產生的價值,可以為蜀漢多供養至少三千人的軍隊!而且,這五萬人本身還要繁衍後代的啊。今年是五萬人,明年呢?後年呢?
第二,關彝是權臣。權臣嘛,天然的敵人就多。哪怕他稀釋復興社的股權盡力團結大多數之後還是有很多敵人。在對內改革不斷觸碰國內世家大族底線的時候,是需要一點點對外戰爭的勝利來給自己增加點聲望的嘛。而且,這次軍事行動,其實也是在為一兩年之後的北伐打底:吳狗們你們都給老子看好了,老子的水軍現在是極有戰鬥力的。老子以後傾巢而出北伐的時候,你們最好配合我的軍事行動。至不濟也要保持善意中立,不要來扯我的後腿。要不然的話,哥的水軍分分鐘教你們做人!
第三,全天下都知道步家是復興社的盟友。如果關彝在這個時候坐看步家滅亡而一點事情都不做的話。那他現在的盟友會怎麼看他?哦,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做。至少他指示涪陵郡的陳璨接受了步闡的兩個兒子。可是這點小事算個啥?真的是學曹操“汝妻子吾養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