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與嬴異人的結識的本質就是一場商業投資。呂不韋不滿耕作和販賣珠寶獲得的財產,他想要得到百倍千倍的富貴和權勢,所以才會找到當時的嬴異人,希望透過扶持君王這一方式而獲得榮華富貴。
而這一投資,可以說是呂不韋一生中風險最大的一次投資。
嬴異人在趙國名聲大起的資金,是呂不韋給的。
嬴異人能夠有機會回到秦國,是呂不韋打通的人脈。
後來趙王起了殺心,也是呂不韋買通趙國的守衛後,二人倉惶逃出。
後來嬴異人回到秦國,改名子楚,得到了華陽夫人的喜愛,最終成功登上王位。可以說,嬴異人在靠近那個權力至高點的每一步,都有呂不韋的支援。
也許有朋友會問,這難道還不算是用情至深嗎?那麼,我想請你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從商人的角度來看的話,呂不韋的行為就合理了許多。
呂不韋在嬴異人身上投資的越多,他想要脫身和後悔的機率就會越小。如果他中途想要拋棄嬴異人,那麼他先前投入的成本都會石沉大海。到最後,他只能完完全全的和嬴異人捆綁在一起,向著那唯一的目標趕過去。這是立在他面前的唯一的道路了。
所以,不論是為嬴異人打通任脈所花費的金錢,還是生死關頭捨命相護,都是呂不韋作為一個商人的本能反應。
等到嬴異人登上王位,他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秦國的相邦。這一次,呂不韋是毫不客氣地展現出了自己的私慾。他向秦王討要了洛邑之地作為封地。
為什麼要選擇洛邑呢?一來,是因為洛邑是中原為數不多的沒有遭受戰火紛爭的城池。二來,當時的洛邑是一個超級繁華的大都市,擁有十萬戶的人家。由於洛邑這個大都市的支援,呂不韋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終於實現了他當時想要獲利千倍萬倍的夢想。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毫無疑問,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可是,到手的錢財和地位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呂不韋。他犯了一個商人最大的錯誤,那就是企圖干預政治。
在呂不韋擔任相邦的十二年間,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強大的政治集團。他手中握著的龐大的軍功令也是功高震主。此外,他還招募選舉眾多人才,編撰了《呂氏春秋》,為自己的影響力打造出了一張響亮的名片。這如何不讓君王忌憚?
當然,讓呂不韋失勢的,還是嫪毐發動的蘄年宮之變失敗後,牽連到了他自己。畢竟轉輪小王子也是他送到趙姬身邊的。隨後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呂不韋回到自己的封地,因為秦王嬴政的一封書信服毒自殺。結束了自己波瀾的一生。
呂不韋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就是為了給自己獲取利益罷了。就像當年他自己說的一樣:“此奇貨可居之”。在這場關乎國家君主的投資上,他運氣很好地成功了。可最終卻以為那無法剋制的慾望葬送了自己,也是令人唏噓。】
公元前235年,洛邑。
呂不韋聽完天幕上對於自己生平的概括,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自嘲:
“哈哈哈哈,奇貨可居,好一個奇貨可居啊。”
嘴裡品咂著“奇貨可居”四個字,思緒好像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個下午。
他帶著隨從禮品去拜訪公子異人。
公子當時不過弱冠之年,笑著對他說:“先生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庭吧,到時候再來光大我的門庭。”
公子當時不信任他,不過,他相信公子。
他相信有了他的周旋,公子一定會回到秦國大放異彩。
“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到公子的門庭壯大後才會壯大。”
他向公子介紹完了自己的計劃,公子居然對他說:“必如君策,請得秦國與君共之。”
公子當時還是年紀小啊,居然連“與君共之”這種話也說的出來。
不過當時他很是高興,因為這就是他此行想要得到的東西。
他給了公子五百金,讓公子去結交賓客。隨後自己也帶了五百金,去拜訪秦國的華陽夫人。
他極力的勸說華陽夫人,告訴她公子為人賢智多才。只有說服了華陽夫人,他才能向自己的目標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