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想開口應下,古老太便笑著對古方氏道:
“大嫂真是,有什麼話不能對我說。非得找我家那個死老頭子!”
嘿,這可不是什麼好話,暗戳戳編排自己私下找小叔子哩!要是給自家老頭子聽到,那還得了!
古方氏不敢掰扯,只好硬著頭皮,又說了一遍來意。
古老太當下紅了眼,抹著眼淚道:
大嫂疼孩子的心我理解!你瞧瞧,我家的小孫子們,走的那小腳上都起了一排血泡。
我這做奶奶的心疼啊,恨不得受苦的是自己啊……嗚嗚嗚
古方氏被噎的“哼!”地一聲,輕罵古老爹一家不是個東西便走了。
此時,古獵戶家也忙碌開來。他家其實並不是真的獵戶,只是很多年前遭了災。家裡的田地大多賣了出去,只剩幾畝荒地,實在無法養活一大家子。
古獵戶無法只能常去雙鰲山外山打獵,補貼用度。
他家雖不是富戶,卻是人丁興旺之家,有足足六個兒子。
最大的兒子二十四歲,叫做古大壯,已成家,還有一雙兒女。
其妻是個直爽、敦厚的人,聽說當年她父親欠了賭債,要將其賣了,最後被古獵戶給買下作兒媳婦了。
剩下的幾個都還沒成家,老二古二壯已經有二十歲了,一直往下排,古獵戶最小的兒子今年也有十四歲了。
他婆娘因為早年遭了罪,累垮了身子,在生這老么的時候,就沒能挺過去。
因家裡窮,古獵戶這些年並未續娶,且對幾個兒子更是加倍疼愛。
他常年進山打獵,家中時常能吃到肉食,這幾個小夥子倒都是身強體壯的好勞力。
他家裡婦人和孩子又少,所以這一路,算是走的最輕鬆的人家了。
古獵戶剛喊了聲停,他那幾個兒子就將車廂卸下,牽著老牛去喝水、喂草料了。
小兒子去拾了些柴火回來,古獵戶便催促大兒媳婦趕緊架鍋做飯。
因為家裡時常進山打獵,就常備著窩頭、餅子之類的乾糧。
他大兒媳婦一時拿不準,是隻蒸些乾糧還是煮些粟米飯,便問自家公爹說:
“爹,咱要煮粟米飯嗎?還剩好些乾糧沒吃完哩。”
古獵戶一直都是個極其想的開的人,他這些年常進山打獵,真正賣出去的獵物並不多,大多進了家裡幾人的肚子,要不然幾個兒子也沒這麼健碩不是。
他點頭,乾脆道:
“煮一鍋粟米,蒸一鍋窩頭。另外,趁著現在黑燈瞎火,路上災民也不多,沒人盯著吃食不放。
你趕緊將前天剩下的那半隻野豬炒了,能炒多少算多少,用罈子裝起來。
剩下的用鹽醃製一下,風乾了也能存的更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