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糧行,位於東郊民巷,戰略地位獨一無二。
它的戰略地位之獨特取決於它正好介於使館區和居民區。
因為騎在兩區中間,所有它開門營業的時候,是前後門同時都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按道理說,這個地區不允許商業活動,因為動輒就涉及外交事務,實在是太敏感。
比如糧食出點質量問題,跟老百姓之間發生,就是雞毛蒜皮。
可是如果跟那些使館人員,就是外交事件。
不是有個偉人說過,外交無小事嗎?
因為,和那些外國友人打交道,是一個危險的事情。
但是外國友人雖然特別金貴,還有特權,他們有一樣事情,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樣,避免不了。
這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相當遺憾的事情。
這個遺憾的時期就是,他們也要吃飯。
要吃飯就要有供應渠道,他們不可能什麼吃的都從國內自己帶來。
當然也不可能自產自足。
他們是被禁止隨便什麼地方都去的。
那麼,除非他們使館的前院後院特大,可以自己種糧食。
即使真的很大,種糧食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他們如果是外交家的話,很可能和種地隔行如隔山。
當然他們可以派農業專家過來種地,那麼這些人處理外交事務有有些兩股道上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
因此,從務實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在本地購買比較現實。
這樣,這個可以跨界經營的裕隆糧行就成了不可或缺中間商。
因此,它就有了一個特許權,供應外國友人糧食產品。
供應外國人,當然質量不能含糊,如果你給他們吃了毒大米、地溝油、農藥酒什麼的,他們一命嗚呼了,你這個製造了國際糾紛的罪魁禍首,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那些老外,雖然吃的是牛肉、喝的是牛奶,體質特棒,氣壯如牛,可是抗毒能力可就差多了!
老外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遠遠不如我上國一個骨瘦如柴的乞丐抗毒能力強。
這大概也符合那些所謂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一個理論,優勝劣汰。
一個人如果抗毒能力和那些老外一樣弱,早就不知道死到哪裡去了。
剩下的這些人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抗擊過大風大浪,等閒毒物不再話下的英雄。
至少他們的腸胃達到了這個水平。
至少和那些老外比,可以戴上這項榮冠。
要說把這個道理研究得特別透徹的,還是裕隆糧行東郊民巷糧店。
他們把賣給使館區的糧食和賣給國內居民的糧食嚴格分開!
他們的口號是,絕不讓一粒內銷的糧食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