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挪己和求婚人生死角逐中,那些求婚人全軍覆沒,輸得比較冤枉。
這不關誰對誰錯,只關誰的運氣更好一些。
這固然有挪己詭計多端、經驗豐富、意志堅強的原因,也有那些求婚的年輕人少不更事、經驗欠缺、紈絝習氣難成大事的緣故,但是,關鍵並不是這個。
如果能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地站在高處看到全域性,便可知道,最關鍵的一條,是在天使支援這個層面,挪己羅勝一籌。
也就是說,人事上,大家都各盡所能,在天使層面的戰鬥,支援挪己的天使壓倒了支援求婚人的天使,前者羊眼天使為代表,後者裂地天使為代表。
也就是說,人心所向,必不可少;天使所向,才決定事態發展的方向。
這個大局,捲入西乃山下東城西城大戰的各路英雄,基本都是茫然無知,他們被命運驅使,成為各種悲劇的構成因素。
跟著一路看下來的日月明直播臺觀眾,也鮮有明白者,他們都是自詡吃瓜群眾的名副其實的吃瓜群眾,這是他們的大幸也是他們的不幸。
大幸是,他們有幸能為歷史的見證者,以傍觀者的的身份和眼光,參與了歷史的具體程序。
當然,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對當時的歷史施加任何影響,這不是他們的角色。
但是他們看了以後,在思想和行動上的反饋,則不可避免地對今後的歷史,施加了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影響。
實質上,不管他們意識到也好,沒有意識到也罷,也無論他們意識到以後的深淺程度如何,他們事實人已經全部進入了對歷史的構成之中。
他們中有的人可能轟轟烈烈,搞得盡人皆知;有的人可能默默無聞,沒有一個人知道,甚至看了以後,始終保持呆若木雞的狀態,他們依然是歷史的一個構成部分。
如果當事人有清醒的覺悟,就會知道,這個呆若木雞正是造物主造他的旨意,讓他呆若木雞地成為歷史的觀察者。
這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沒有理由妄自菲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造物主的獨特創造。
更當然的是,別人更沒有對任何一個人妄自菲薄,造物主都動用他的全能大智慧造出來的一個特殊存在,試問你是誰,膽敢妄自菲薄?
也就是說,對自己妄自菲薄,已經非常不妥;妄自菲薄別人,你吃了豹子膽了!
如若對這個沒有意識,沒有認知,罰你去再看一遍那些求婚人的悲劇!
雖然人們的認知狀態不容客觀,不過,百里良騮等人也沒有悲觀。
這個最全面的主持人和對大局的最全面知情者,心裡有數。
造物主透過這些方式,啟示了他自己和他的旨意,那些觀眾是否理解、如何反饋,也早就在他的旨意中預定了。
概括地說,就是一句話,“已經有的還會更多,沒有的現有的也會被取走”。
結局如何,強求不得的。
當事人自己,唯有一件事情可做,就是儘自己最大的潛力,遵行造物主的旨意。
百里良騮自己一貫以來,堅定不移的一個目標,就是帶領他的探險隊,不管在什麼地方,無論是什麼歷史時期,都是匡扶正義,堅決打擊那些悖逆的惡徒。
他也深知,而且確知,任何人、任何事,他都不能決定最後的結局,但是他可以盡最大的努力,保證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任何人、任何事,都行在造物主的旨意中。
比如,他主持制定了三八大政,如果有任何人違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都會出手不留情,決然處置,絕不會給人誤解,他可以和那些違背造物旨意的人共戴一天。
綜合來看,百里良騮肯定是認知和遵行合二為一的第一人,但是單論認知,他遠遠不是那個最高存在,當然這個比較只是在人的層面,不能和同為被造的那些神聖天使比。
當然,更不能和造物主本人比,那是本質上的區別。
在認知方面,造物主是所有知識的來源,他還是將哪些知識啟示給他確定的人的決策者,所以人的所有認知,都是造物主確定給他的那一部分。
即使這一部分,人的掌握程度,也差得太多!
不管是從個體角度,還是在整體角度,都差得遠去了。
如若不信,你在天下找到一個人,他是不是對整個被造都瞭解清楚了?
這是普遍啟示那一塊。
還有特殊啟示呢?
有任何一個人,或者天使,敢誇口對六十六卷經典已經理解透徹了嗎?
加爾文都不敢吧?雖然他二十七歲的時候就完成了那本《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