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良騮一聲令下:“出發!救人!”
出發之前,百里良騮專門掃描了一下老班楊的白絹日誌,確定了基甸的殉道日期。
老班楊自己的人生導師被迫害致死,深感悲痛,恨不得和那些海盜拼命。
但是,他自己的的力量很弱小,拼命的結果,也不過是和基甸一起死去,絲毫改不了基甸被殺。
同時,那樣做,還違背了基甸讓他繼續活下去繼續傳道的囑託。
所有,他儘管死的心都有了,而且很強烈,卻沒有衝動,恆心隱忍,忍辱負重活了下來。
雖然如此,這個事情對他的一生都影響很大,甚至是影響最大的事情。
即使沒有采取行動,卻把這個日期記錄下來。
那就是1815年六月三十日。
當然那是根據他自己船的日曆計算的。
那個記錄一直很準,因為他們有一個專人,每天記錄。
後來的起義號還有黃蜂號進來的時候,他都進行和核對。
所以,那個時期老班楊確認,是準確的。
這個準確的日子,精確到小時。
那個基甸被殺的時候,正好是那一天的中午12點。
百里良騮要救人,必須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到達。
要搶在他們殺人之前,出其不意,把人奪過來。
如果有人攔阻,當然就要大開殺戒。
即使保羅三世,都不介意殺他幾十上百。
百里良騮已經告訴他,那些殺人的人都是海盜,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保羅三世素常不殺人,但是對那些早就該死的人,他不介意幫助他們一把。
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認識,殺那些該死的人沒有違反十誡。
因為十誡中的不準殺人,指的是不能殺不該殺的人。
百里良騮確定了時間,然後告訴喬直,喬直設定的時間標的,就是1815年六月三十日上午十一點五十五分種,離那一天基甸遇害的時間還有五分鐘。
這個提前量,也是百里良騮定好的,太早沒有必要,太晚人已經死了。
這個深入歷史長河當中救人的行動,也是通告整個無前二號所有人員的。
這也是百里良騮還是的時候讓所有人都來的初衷。
大家都來,並非是幹什麼事情大家都一起動手,那樣反而會人多蓋塌房。
該上多少人就只派如數人手出動,而其他的人都在那裡看著。
也就是說,他們並非不參與,只是參與的方式不同。
派出去的人動手幹,這樣人只是睜著兩隻眼睛看。
這當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是他們透過看,可以積累經驗,起碼可以看到歷史是什麼樣子。
其次,他們既然注目那些幹活的人身上,一旦有需要,他們就可以立刻出手幫忙。
雖然還是需要百里良騮喬直等人給他們設定時間目標,但是因為他們熟悉事情發展的動態,過去以後就很容易上手。
尤其這次是第一次觀看這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