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三百年二月一日。
中山山區第二條山脈,濟山山脈
濟山山脈首山,煇諸山。
煇諸山山腳,麥柯的隊伍嚴陣以待。
他們在等著一個命令,就是百里良騮攻山開始的命令。
與此同時,中山山區的第三條山脈,萯山山脈。
萯山山脈最後一個山峰,和山。
和山腳下的沖積平原,喬直率領的隊員整裝代發。
他們也在等待命令。
在兩條山脈的上空,百里良騮端坐在他的指揮艙裡,看到那個地球時間測度儀器指向三百年二月一日早晨八點,沉聲發令。
“中山戰役第二戰,現在開始!”
煇諸山腳下嚴陣以待的麥柯,聞聲而動,衝上了陡峭的山麓。
和山腳下衝積平原整裝待發的喬直,低吼一聲:“跟我來!”健步如飛,撲上了眼前的山樑。
戰役正式打響,百里良騮鬆了一口氣。
他實際上在進行一種新的嘗試。
如果沒有時間要求,百里良騮完全可以把這些清剿任務交給喬直、麥柯等人去負責,甚至他們手下的那些大將去靈活掌握。
可是百里良騮不能把時間都花在處理這些異種生物上,他的目標畢竟是那些人類成員。
如此一來,就必須講究效率。
百里良騮和整個探險隊一樣,都在攻打薄山山脈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現在第二個戰役就要把那些經驗總結起來,應用到新的戰役中。
這些經驗,不同的層次,會有不同的重點,具有不同的價值。
對百里良騮來說,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揮。
這也是為什麼他要把麥柯和喬直兩個突擊隊這樣安排的原因。
本來濟山山脈的首山就是煇諸山,麥柯從這裡開打沒有問題,從首山開始,然後從東往西,一路掃蕩平推下去,順理成章。
可是萯山山脈就不同了。
萯山山脈的首山是敖岸山,是在萯山山脈的最西端。
如果打起來比較比較順手的話,應該從西往東打,從敖岸山開始一直平推下去,最後打到和山。如果按照山脈的自然走勢開打,那麼喬直應該首先攻打敖岸山,而不是和山。
可是如此一來,兩支突擊隊的位置就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相聚千里之遙。
雖然對於五千一號的通訊技術來說,這個距離不是大事,但是真要在什麼事情上都要跨越這個距離,還會有諸多不便。
這些不便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但是不是不存在,也不應該忽略,同時,克服它們也要花費精力和時間,這樣能夠避免偏要去跟它們較勁,就不是智慧的行為了。
因此,百里良騮綜合平衡,決定兩個隊都從山脈的東端開始,這就是煇諸山、萯山兩個戰場。
第二項改進是從一頭開始,然後就可以從頭到尾一直到戰役結束,不用走任何多餘的路,不是和薄山戰役那樣,從中間開花,向兩頭進軍,然後還要掉頭回來,走了不少重複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