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條件?一個什麼條件?三菱先生你說,只要我們能做到的,也沒有嚴重後果的,我一定代表商家答應你!”
公子殷暗口中對答如流,心中一凜,果然來了。
他在和商家兄弟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已經預期三菱丸旦會提出條件。
不管商家哥兒倆個是怎麼想的,他自己倒是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否則他們東瀛島國人為什麼要把錢給你?
但是,有條件可以,卻不能過分。
他和他大哥公子明行都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賣國。
尤其對東瀛島國,絕對不能跟他們有過頭的交往,以至於讓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讓中國人再受屈辱。
對於商家和東瀛島國的關係,說心裡話,他覺得有些過於親密。
不過,他還是往好裡想,就是商家要幹大事,確實需要三菱集團的經濟支援。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得到他們的經濟支援,對他們做更多一些讓步,只要不嚴重到出賣國家利益,就情有可原。
同時,他也看到,那些東瀛島國的資本家無論從態度上,還是從方法上,跟歷史上的那些東瀛島國人,都進行了很大調整。
那個名族,既然有很大進取心,就很有必要在在對待其它國家人民的時候,變得更聰明一些。
侵華戰爭時野蠻殘暴,在來華投資的東瀛島國人中間,再也看不到了。
他們都改弦更張了,如果還用那時候的眼光看他們,肯定非常不適宜。
即使在這種經濟交往初期的那種財大氣粗趾高氣揚的態度,也沒有了,至少明面上已經改變。
尤其跟中華上國的整體國力來比較,東瀛島國已經不佔上風了。
這種態度,是和整體國力直接掛鉤的,他們如果依然如故,那肯定是被時代前進的大潮所淘汰的。
因為你出了錢,對你態度友好甚至對你遷就,那是可以有的;但是如果你想當太上皇,那就沒門了。
三菱丸旦呢,因為這個借錢的要求提的倉促突然,他也沒有一個現成的條件可以提。
他的權利範圍之內,他可以答應借錢,但是這個借錢因為不是實現談好的,他也可以拒絕。
在商言商,這種情況下,就看對方能不能給他一些能夠打動他的條件了。
沒有相應的條件吸引他,他幹嘛把可借可不借的錢借出去?
再說,這個錢的出借雖然在他的許可權之內,數額也相當不小,幹了這樣的事情,肯定他將來的餘地就會縮小,一旦有根需要的花錢的地方,他就無能為力了。
也就是,他的機會成本很大。
這也就要求他必須有回報,才算做出了一個有智慧的投資。
困難之處在於,他沒有一個現成的合適的條件可以提。
因為別管從大局著想,還是從三菱和商家的關係考慮,這個條件都不是隨便可以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