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無攸對陸義居的恩將仇報大為不滿。
明明自己幫了他那麼大一忙,事先也說好了要求。
結果呢?
只能用忘恩負義來形容。
“不愧是縣老爺,李某深感佩服。”
在銅川縣城又逗留了數日,去南山道觀前,李無攸朝陸義居抱了抱拳,不鹹不淡地說道,
“只希望縣老爺別忘了答應我的圓滿雜術。”
陸義居點了點頭,保證道,“李兄放心,七門圓滿層次的雜術,一定給你找到。”
“等你從南山道觀回來,就派人教你。”
李無攸扯了扯嘴角,最終沒有把破口大罵付諸於實踐,而是拱了拱手便朝南山道觀而去。
目送李無攸離去,陸義居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聳了聳肩挑了挑眉頭,“總算讓你吃癟了一次……舒坦。”
……
這還是李無攸第一次走進南山道觀之內。
斑駁庭院,青瓦白牆,樹木蔥蔥,清泉溪流,瀑布深潭。
雖處初秋,卻無半點枯敗之感。
南山道觀和這片山林,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張遠宗親自帶著李無攸,行走在山間小路上。
只不過,南山道觀並無什麼人煙。
與其說是道觀,反倒更像是一座私人山林宅院。
“每日早課,便是打掃仙祖殿。”
張遠宗對李無攸介紹道,“小師弟在南山道觀的時候,萬不可懈怠。”
李無攸點頭應道,“師弟知道了。”
“平日裡的修煉,並無固定位置,小師弟可憑自己心意,選擇修煉之地。”
張遠宗不過二十五六的樣子,相貌清秀,隨意扎著髮髻,插上木簪。
行走間,寬大的藍色道袍,衣帶款款,古韻盎然,
“至於飯食,平日裡我一人居於此地,只服用辟穀丹。”
“不過如今,三師妹和小師弟來到這裡,若想用飯,可以生火做飯。”
“住的廂房和庖廚都在後山,我已經收拾出來了。”
張遠宗說話不急不緩,領著李無攸在道觀內行走,
“待會兒,我先為你們造冊入門,傳授功法。”
“之後,再去後山。”
說話間,二人走過一條蜿蜒的林間石階,走入前山庭院。
仙祖殿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