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誰是朋友、誰是敵人的話,劉鈺常說。
旁人也就罷了,最心腹的康不怠卻咂摸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荷蘭不是一個整體,那大順就是嗎?
公子說的“我們”,到底是誰?
反正不是士大夫,士大夫和荷蘭這邊的事,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那劉鈺這個脫口而出的“我們”,可就有些意思了。
“我們”,到底是誰?
細細品了一會劉鈺描述的敵人和朋友,越品越覺得味道有些燥。康不怠心中有話,這時候也不便說。
怕劉鈺一時興起,再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忙叉開話題道:“既然奧蘭治家族已經‘ElRetornoDelRey’,王者歸來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走了?”
“若再留在這,反倒叫奧蘭治的威廉不好做。他不做點姿態驅趕我們,難以平息輿論。真要是撕了條約,他又不敢。我看我們還是走吧。”
“我擔心真的不留餘地,逼他到牆角,為了安撫民眾真的撕毀了貿易協定,那咱們錫蘭那邊的數萬人就不好過了,這時候不好出什麼岔子。”
劉鈺也正有此意。
“然也。是該離開了。不過在離開之前,我們還是要見一見我們‘潛在的朋友’。先拉上線,將來說不定還要合作。”
“至於奧蘭治派那邊,該走的形式還是要走的。既然新王即位,按照‘禮法’,這朝貢國該派人前去天朝請封,天子遣天使來冊封才是啊。”
旁邊的人聽了這話,都笑了起來。
都知道如今再去,那便是火上澆油了,打著捍衛祖國尊嚴大旗的奧蘭治派,也會藉機炒作這件事,非要弄得轟轟烈烈把劉鈺派去的人轟走不可。
不過,反正此時要轟走劉鈺的這些人,本就是將來的敵人。
而之前讓劉鈺頗為不爽的東印度公司、荷蘭的金融家們,其實已經有了和他做朋友的基礎。
只要大順能夠順利地拿下南洋,這個“友情”就會更加地穩固。
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
佔據南洋的東印度公司,和試圖下南洋的大順,不死不休。
大順下南洋成功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和大順資本,可以合作。
這叫【有些本來是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則可以轉化為非對抗性的矛盾】
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的轉化,關鍵就在於找到轉化的節點。
資本是逐利的。
在大順不下南洋的時候,VOC掌控著南洋的香料貿易壟斷,投入一塊錢,哪怕貪腐橫行、哪怕聽調不聽宣、哪怕總督腐敗人盡皆知,依舊可以給股東每年最低18%的股息。
如果大順下南洋,荷蘭資本想要奪回南洋、重獲香料貿易的壟斷,考慮到繞好望角的損耗、後勤補給、死亡率,至少需要30艘戰列艦,五萬名士兵,300艘輔助船隻,不要說18%的年息,單單是這個成本,每年的利息就要讓荷蘭受不了。
稍微算一算,這就至少需要一億兩白銀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