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三四六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四六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 (1 / 2)

這幾名優秀的參謀,都是最早的一批老人了,是有戰略思維的。中國傳統的軍事教育,本來也是放在此時世界略為奇葩的先教戰略、後學戰術。

由此基礎,在戰術上他們看出了雙方的問題。

戰略上,也一樣可以預判將來的走勢。

腓特烈二世既然沒丟軍保帥、沒有扔掉這九千人的德紹親王軍團,帶著主力跑路,而是選擇在逆境中作戰,這固然需要勇氣,但也更需要戰術。

按照李衛公的兵法和孫子兵法關於攻防轉換的思想,只能選擇送掉自己的騎兵去攻而轉守,爭取主力步兵抵達。

戰場機動而非戰略機動,騎兵總是比步兵快,二十里的距離步兵要行軍兩個小時,而騎兵只需要四十分鐘,這就是差距。也是在七點鐘之前,在查圖西茨的普魯士唯一能得到的援軍。

而步兵,至少要在九點半到十點左右才能抵達。

如果不先讓騎兵去送,奧軍兩萬八,還有絕對優勢的騎兵,吃掉在查圖西茨據守的普魯士軍團,七點開打,很可能九點之前就能結束戰鬥。

但九點,普軍的步兵主力絕對不可能抵達支援。這是普魯士軍隊,不是後世那些一天能強行軍百八十里還能繼續投入戰鬥的鐵軍。

讓騎兵去送,至少可以拖延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讓查圖西茨被奧軍攻下的時間,從九點鐘拖到十點,以及十點之後。

別看只有一小時的差距,戰場上莫說一小時,甚至可能五分鐘就能絕對勝負。

這就是大順這邊的參謀所認為的“戰術上還有贏的可能,只要奧地利人不斷犯錯”。

但在戰略上,這一步其實就是飲鴆止渴。

騎兵送掉,之前一直又都在吃騎兵不足的大虧,這仗就算打贏了,普魯士也就到此為止了,絕對沒有再組織一場會戰的能力了。

送掉幾乎全部的騎兵家底,戰場還是在中歐平原,沒有騎兵,下一次會戰那不是給人送菜的?

而這幾個參謀確信,這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劉鈺想要的“情報”。

只是,戰術上普魯士能不能贏,現在還難說。至少在這幾個參謀看來,贏的機會微乎其微。

此時局勢嚴重不利的普魯士軍隊,果然率先用騎兵發動了進攻。

剩餘的步兵,依託著查圖西茨小鎮,利用小鎮上的房屋作為掩體,構築工事,全然是一副放棄戰術動作全力死守的姿態。

這種狀態,在大順這邊的參謀看來,未必錯,但也意味著只能依靠援軍才能轉守為攻。

沒有炮兵配合、沒有步兵快速跟進,就算騎兵衝開了缺口,那還不是很快就被奧地利人把缺口堵住?到時候衝擊的騎兵,怕不是一個都回不來,失去了衝擊力的騎兵,還想和列陣堵住了缺口的步兵對射?

“若是當年鼎盛的、訓練最佳、軍官比例最高狀態下的青州軍做奧地利軍,這一仗該怎麼打?”

思索著這種設想,在他們看來,若是大順這邊的軍隊來打,還是很容易的。

刨除掉步兵戰術思想的差異,大順軍改後的炮兵思路絕對是世界一流的,至少在此時,應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建立了成體系炮兵的國家。

這種軍事改革當然不是閉門造車的結果,而是延續著、吸取了歐洲這些年的戰場經驗。

在三十年戰爭之前,全世界都在為火器時代,嘗試兩條路。

一條是野戰炮配火繩槍,依靠佇列進攻和肉搏騎兵決勝的路線。

另一條則是明、順延續的那種,艦用重炮配火繩槍配輕便大噴子炮,極力加強一線火力的路線。

多管火銃、輕便虎蹲炮、大抬槍、二人抬的小炮、瑞典皮炮,等等奇葩的設計,都是第二條路線的產物。

只是,實踐出真知,歐洲常年的戰爭證明第二條路線是錯誤的。

但也直到二三十年前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燧發槍和刺刀投入使用,這兩種戰術思路才分出了勝負。之前只能說是不分勝負,土耳其人也是第二種思路、波斯人也是第二種思路,在燧發槍和刺刀普及之前,並不比第一條路線要差。

只是,刺刀和燧發槍已經普及了。

所以,在第一次岔路分歧上,軍改前的大順絕對落後了。

然而伴隨著青州軍西征事件帶來的軍改,大順彎路超車,不但徹底拋棄了舊體系,而且還吸取了各國的經驗,在陸軍戰術體系上引領了世界的潮流。

從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將大炮輕便化、組織軍團炮;再到大順從法國購買的那些波旁王室的豪華風格的獸首炮;再到覺得四磅炮太輕、八磅炮不能跟上軍改後的步兵展開速度太慢,而改進了廢除四、八而用六磅炮的炮兵體系。這都不是憑空產生的。

思路,是延續的。

當年劉鈺從法國買的那堆奢華的波旁王室風格的獸首炮尾的大炮,單就鑄造工藝上,只能算是先進,但絕對不像是法國的74炮戰列艦一樣,引領風騷。

但法國炮兵體系的思路,卻是絕對領先的。包括那些沉重昂貴奢華風的獸首炮,也是延續了法國74炮戰列艦的思路——在火力、機動這兩個屬性上,儘可能達成平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