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三零七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七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 (1 / 2)

衝著大議長表達了內心的極度不滿後,安東尼並沒有講荷蘭的道理,而是直接搬出了大順這個“外部勢力”,來壓制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的不滿。

駐派監督、聯合緝私巡邏艦隊、乃至於貿易額,這些大順擺明了不和公司談,而是要直接和聯省議會談。

因為大順官方覺得東印度公司不夠格,荷蘭可以朝貢或者勘合貿易,但東印度公司一個下屬的藩鎮,憑啥朝貢?

大順就算再開放,禮政府尚書、亦或是功勳公侯勳貴出面,可以接待一些歐洲各國使節團,甚至天子也能見一見他們。可一個荷蘭下屬的東印度公司,憑啥能得到這樣的待遇?

大順,是講禮法的。

譬如周天子可以直接見魯侯,魯侯也可以派大夫代表魯侯朝見天子,但天子絕對不可能去見三桓派來的、代表三桓計程車。

這不只是封建禮法,就是放在後世,國家元首怎麼可能以對待外交官的態度,去見一個他國高官派來的人?這是最基本的對等外交原則。

至少,劉鈺在奧蘭治派面前表達出的,就是這樣的意思。奧蘭治派也將這個意思,完完整整地轉達給了聯省議會這邊。

現如今大議長安東尼又借力打力,藉著劉鈺的這個態度,來用大順這邊的態度,反壓東印度公司。

告訴東印度公司,不是我想奪你們的權,而是大順這邊就這麼要求的,我有什麼辦法呢?

一旦談成,實際上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業務,就讓聯省議會或者將來的執政官下屬的內閣官僚,有直接插手的機會了。

原來VOC可以完全不鳥聯省議會或者終身執政官的內閣,但如今是大順要把握主動權,也就意味著東印度公司在對華貿易上,這是個大順和七省共和國之間的運輸隊。

要想不受這鳥氣,其實也容易:剝離對華業務,把對華業務交給聯省政府,直接受連省政府監督管控,公司只做香料貿易。

這叫,無欲則剛。

但這只是說起來容易,做是絕對不可能做的,香料價格跳水的背景下,這麼搞的當天,股價就要崩。

既不想放棄對華貿易,也只能嚥下這口“鳥氣”。

藉著大順這邊的壓力,讓東印度公司董事無話可說之後,安東尼議長又道:“而且當初各國都往大順派遣國王特使的時候,公司卻派了對華貿易委員會的代表。劉鈺說,有人告訴他這其中的區別,至於誰告訴的,這反而不重要了。英、法、葡、瑞,都有可能。”

“當初既是你們的失誤,也是聯省議會的失誤,終究留下了隱患,被劉鈺抓住了把柄。”

“可以認為,劉鈺跑到這裡,要改變貿易模式,就是因為這場外交事故,讓大順感到了外交侮辱。”

“如果再拖延下去,肯定是有人要出來負責的。”

這話說的,就有些誅心了。

負責,誰負責?

只考慮事實的話,東印度公司的董事覺得這件事聯省議會的責任更大一些。

聯省議會當時也沒考慮到這一層,當初可也沒說這不合規矩,這算是對天朝大皇帝不敬、這算是外交事故等等。

如今出了事,卻把很大一部分責任推到了東印度公司的身上,說東印度公司也有責任。

講道理,擺事實,確實是聯省議會的責任更大一些。

但是。

此事,和事實無關,只和立場有關。

如果奧蘭治派想要上位,那麼就可以煽動說是聯省議會的責任。

而如果VOC的幾十人的董事團成員想要公司決策權,那麼這就是十七人紳士的責任。

然而,奧蘭治派此時顯然不想上位,聯省議會不會自己問責自己,能問責聯省議會的只能是奧蘭治派,奧蘭治派現在不想問責。

可公司的幾十人的董事團卻一直希望從十七紳士那要權。

既然此事和事實無關,又既然奧蘭治派傳達了絕對不會藉機生事的意思。

所以,即便責任不是十七人紳士的,但卻也只能是十七人紳士的。

這件事真要是鬧大了,沒人會關注事實,也沒人會關注真相。

大議長安東尼這是直接強壓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接受他的決議:儘快和大順談判,不要討價還價。

因為這個把柄,會壓的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紳士,很不舒服。

大議長完全可以用這個把柄,來讓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紳士團不得不接受聯省議會的一些條件——否則,那七十多個一直想要參與公司決策、對公司十七人團掌管一切而頗為不滿的董事們,就會藉此要求分散十七人紳士的權力——是你們十七人犯了錯,導致出現了嚴重的外交事故,那你們憑啥還做決策?

這場外交事故,可以理解成“正是因為當初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瞎做決策,導致了大順天子心裡不滿,覺得別國都是派國王特使來,你們荷蘭咋這麼牛,就派個公司下屬來?這才引發了劉鈺前來改變貿易模式的後果”。

至於是不是,不重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