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終章 九三年(廿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終章 九三年(廿五) (1 / 4)

這種抉擇,並不只是大順自己的事,而是一場關乎世界日後思潮走向的大事。

不只是因為大順現在的體量,內部一動,若有個三長兩短,肯定會引發世界局勢的巨大波動。

更因為,從啟蒙運動、重農學派等開始“東學西漸”以來,某種程度上說,大順仍舊對那些“生產國”而非“商業國”,有著巨大的引領作用。

不管是所謂的迷信的無神論;在歐洲算是非常激進的小塊土地私有制;亦或者那種依託於空想的“天下為公”的傳統的基於“人道”的空想……

種種這些,對於歐洲的很多激進者而言,都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超脫於空洞的巴黎沙龍辭藻的可考察的道路。

事實上,大順這邊,有不少歐洲人來求學、遊歷,並且仔細考察大順這邊的道路,並不斷把這些東西帶回歐洲,將之前的“東學西漸”,持續下去,並且影響力越發的大。

正如此時,大順這邊的繼續下去的改革,只要不往回退,但凡往前走,各個派別總能從劉鈺那些亂七八糟東拼西湊的理論中找到依據一樣。

亦如劉鈺生前自嘲的,說大順在生產和消費上是馬爾薩斯經濟學、在生產力概念上是李斯特生產力、在對未來的構想上則是衍生出聖西門主義這樣的一個三頭縫合怪。

這種縫合,產生的問題當然很多。

比如說,被諷刺為生產和消費問題上的馬爾薩斯經濟學。

在大順內部,實質上也是有分歧的。畢竟,大順不是英國,甚至不是日本那種封建貴族制,是以自然沒有純粹的馬爾薩斯。

總的來說,這種觀點算是一種“消費不足論”。

大順國內的一部分人,當然是舊體系下的得益者,支援這種觀點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地主、貴族、軍官等等,屬於理論中那種“有效需求”。即,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廠,生產出來這麼多東西,工人的工資肯定不可能全都買走,那這不得需要一批專業的、專門的“只消費、不生產、靠地租俸祿軍餉、金融利息等消費的人”,否則這不是要出現“賣不出去”的危機?

而另一部分人,他們倒不是舊體系的得益者,同樣也持有這種觀點。他們自己並不是地主、貴族、放貸者、金融食利者等等,但他們持有的這種類似的觀點,則是另一種解釋。

粗略來講,有點像是“逆練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

逆練之前的大意,就是說:

生產分為兩個部分:簡單再生產的生產迴圈——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迴圈。

而世界呢,也被分為兩瓣:資本主義因素——非資本主義因素。

資本主義的基本的生產,是由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內部資本家和工人來完成的。

然而,一旦擴大再生產出現,多餘的價值在資本主義因素內完全無法消費掉,也即是說在資本主義因素內的資本家和工人,加在一起,都無法把這些東西都消費了。

那麼,就可以得出個結論:只有向非資本主義因素的地區可以承受擴大再生產的結果。

這個,非資本主義因素的地區,未必是殖民地。當然肯定也包括殖民地。

比如說,大順內部的那些小農,農民,他們並未被捲入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中來。所以說,他們也是一種“超脫於資本主義因素之外的消費者,用於將在資本主義因素內完全無法消費掉的商品給消費掉”。

殖民地就更不用提。

當然,正練的話,盧森堡的意思是說,如果全世界都普遍工業化、普遍被捲入正式的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當中。那麼,也就不存在超脫於資本主義因素之外的消費者了,那麼資本積累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最後就要總危機。

而逆練的話,恰就是大順這邊思想混亂的一個體現。

那些不是地主、貴族、金融食利者、俸祿消費者的那群人,他們也支援這種不正統的、被劉鈺諷刺為變種的馬爾薩斯經濟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松蘇地區的那些資本主義因素的工廠——當然,大順這邊並不用這種詞,但基本上差毬不多的玩意兒——要想實現資本積累,想要擴大再生產,必須向非資本主義地區擴張。訴諸暴力的對外擴張,亦即必須當帝國主義。

而怎麼向非資本主義地區擴張,則又出現了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既是說,必須得向非資本主義地區擴張,那麼就對外擴張唄。或者說,以此來解釋大順之前對外擴張的必要性、以及一定要繼續對外擴張,深入擴張。

而另一部分則認為,既是說,必須得向非資本主義地區擴張。

那麼,對外當然沒問題。

而對內呢?

內地的那些小農,農民,他們顯然是遊離在資本主義性質之外的,他們也能做事實上“在資本主義因素之外的消費者,以避免資本主義體系內部的消費不足”的人群。

故而,是不是說,其實放開鈔關子口等,讓已經具備資本主義性質的先發地區,對內擴張,才是讓工商業急需發展的必由之路呢?

所以說,劉鈺嘲諷大順這邊的歪經是縫合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