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終章 九三年(十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終章 九三年(十四) (1 / 3)

激辯的聲音不斷在劉玉的棺材旁迴盪,用的都是劉玉說過的一些話,這是大順這些年特有的奇景。

死人,是可以“封聖”的。

因為死人不可能自己從棺材裡爬出來,解經。

於是確定了劉玉的確真的死了的訊息後,大順這邊的實學派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拿著劉玉的話,作為各自的論據,爭論日後的事。

誰都知道,現在大順的情況是不穩固的。

繼續這麼搞,早晚要出大事。

既都已經在朝廷內了,那麼這些人自是希望以改良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大順的改良,倒不至於說改良改良,越改越涼,而是改良到現在,改的矛盾疊加。

舊的矛盾,地主和農民的矛盾,一陣頭大。

新的矛盾,也伴隨著李欗的政變和後續的手腕,把工業給拉了起來,然後把先發地區的、新的階級矛盾,也徹底激化了。

李欗以為,資本的胃口是可以滿足的。於是死守著內地的鈔關,透過嚴格的管控,和對外擴張的許諾,覺得可以將他們餵飽。

但實際上,是喂不飽的。越喂,越強大。

強大,便會要內地市場。

三十年前,支援李欗的新興階級,認為李欗才是資本主義體系的守護者。

而現在,他們認為,這個人,已經阻礙資本主義體系了,尤其是嚴重地阻礙了囤地買地、內地市場的放開等等。

《茶館》裡,崔久豐說秦二爺辦實業,【可是他那點事業,哼,外國人伸出一個小指頭,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來】。

秦二爺是在北京天津辦的實業。

其實放在此時的大順,道理也是一樣的,無非伸手指頭的不是洋人而已。

江漢地區的紡織業,如今剛開始萌芽。

但是,原材料,掌控在松蘇資本手裡;大順的金銀貨幣和對外貿易的白銀流入,皆在松蘇。

誰在江漢地區搞點紡織業,松蘇資本伸伸手指頭,就能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來。

大順的情況,和後世不一樣。

大順不缺原材料,也沒有說原材料產地已經被帝國主義控制了。

而是現在大順自己就是帝國主義,大順不需要、也不可能為了憋工業化,讓江漢等地大批次種棉,以滿足工業所需。

相反,印度、爪哇的棉,質量又好、商業資本劫奪制下又便宜。海運成本在這擺著,江漢的棉花種植業,實際上還沒起步,就已經被印度和爪哇棉衝死了。

再加上糧食問題,大順朝廷本來也不鼓勵江漢種棉,加上之前太子鬧出過來湘楚米禁的事,這也確實嚇人。

故而說,江漢地區現在起步的紡織業,靠的是川楚市場、靠的是從長江運來的印度爪哇棉。

這種情況下,假如完全打消鈔關封閉子口取消國內“關稅”。

那麼,你是資本家,你會選擇在漢口建紡織廠,從松蘇運原棉過去?還是會選擇在松蘇建紡織廠,把棉布賣過去?

這,是個不需要用腦子考慮的問題。

這麼說吧。

在呢絨時代,英國圈地放羊,羊吃人,那是有道理的。

若是黑人已經開始在南方州吃西瓜、摘棉花,英國還去圈地種棉的話,那絕對是腦子不夠用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