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終章 九三年(十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終章 九三年(十二) (1 / 4)

印度的棉、大順的工業、歐洲的消費。

這是一個整體。

大順選擇了一條非常奇葩的路。資產階級在18世紀開始的任務,是創造一個世界市場。顯然,世界市場肯定要包括大順內部市場。但顯然,大順的資產階級在沒有拿到統一的國內市場之前,就先創造了一個畸形的、扭曲的國際市場。

這是大順的特殊情況決定的,土地廣闊、世界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的人口、內部的長久統一。

使得這種奇葩情況,在此時的世界,能也只能在大順出現。

舉個例子。

法國的重農學派的改革,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尤其是糧食銷售的改革——打破了法國的區域性經濟,使得在法國內部,糧食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

這聽起來,確實不錯。

但要考慮到……法國的大小。

這句話放在大順這邊的語境下,大抵相當於說:河南濮陽的糧食,可以賣到駐馬店去啦!

而在此之前,濮陽的糧食是不能離開濮陽的,必須要受到監管控制的,是不能運到駐馬店去賣的。

國家和國家是不同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在法國,這是個驚天動地的大事,是法國達成內部統一市場的先驅、就93年風暴之前的預演。

在大順,則壓根算不得事。除非到崩潰的軍閥混戰的狀態,否則,沒聽說過濮陽的糧食不能往駐馬店運。

千里不販糴的原因,不是因為封建法規定超過一千里不能賣糧食;而是因為必須要考慮到陸運成本的無形之手。

所以,在這種現實下,大順這邊搞出了奇葩的“內部市場有限制、外部市場塑造出了畸形的世界市場”的一套體系。

於大順而言,原材料靠海外殖民地;市場靠海外和歐洲之前積累的存銀;廉價勞動力靠內部地區的地主鄉紳們兼併土地弄出來的一波波的失地百姓,歷史上他們可是接受過一天兩斤高粱米的低價來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的。

而刨除掉大順這邊,歐洲那邊的前提,是波託西銀礦的無數印加百姓的血淚創造出來的。

沒有世界貨幣,那就沒有發達的世界貿易和統一的世界市場。歐洲的金銀,充當了世界貨幣,尤其是充當了東西方貿易的媒介——大順是個天生缺金銀的國家。

因為如果歐洲沒有金銀,那麼東西方貿易就很難發展成世界貿易:這不是說天不生歐洲萬古如長夜。而是說……咋貿易?

白銀是明順幾乎唯一能接受的進口商品,別的玩意兒根本不要,沒有金銀自然也就貿不起來啊。

固然說,國民財富不是金銀。

但是,要注意的是,歐洲此時有這麼多金銀,不是靠種植園、甘蔗園弄出來的。那玩意兒,他不是粒子加速器大型對撞機,能點石成金,他只能種出來甘蔗,種不出來黃金白銀。

歐洲此時金銀上的富庶,和歐洲的手工業,關係真的不大。因為,哪怕是原本的歷史上,直到1857年,仍舊鬧出來了巨大的歐洲白銀流向亞洲的魔幻場景。

很多人潛意識裡覺得,歐洲此時這麼富庶,一定是手工業很發達,甚至工業發達,所以世界的財富都去了歐洲。問題在於,歐洲此時在世界貿易中明明是逆差啊,不管是對大順還是對印度,都是逆差啊。

很多人錯誤的以為,歐洲的富庶,源於貿易順差。這純粹是把19世紀晚期,刻舟求劍到了18世紀。

並不是這樣的。

純粹就是之前挖的金子銀子太多了。

金子銀子是不可能透過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變出來的,資本主義萌芽創造的財富,是國富論裡意義上的商品,而不是重商主義概念裡的財富。

的確,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導致了歐洲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這不是歐洲此時金銀這麼多的原因——義大利的毛呢工場,只能生產羊絨,不能生產黃金白銀。

包括說,歐洲農業革命,可以解釋很多問題,但解釋不了歐洲白銀那麼多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