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八九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八九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 (1 / 3)

,!

要建重工業,搞大基建、挖運河、修鐵路等等這些,就得有錢。

如果說,金銀就是錢。

那麼大順整體上倒是真不缺錢。

可錢怎麼才能往重工業上跑、往基建上跑,這是個難題。

就算是,解決了國內土地交易的問題。

還要考慮,大順對外擴張,拿下來殖民地和市場,錢為什麼不往殖民地跑呢?為什麼不往輕工業上跑呢?或者說,為什麼不往外面跑呢?

歷史上,這種情況,多了去了。

荷蘭人的錢,使勁兒往英國跑。英國的錢,使勁兒往北美南方州跑。法國的錢,更是四處亂跑到處放貸。等到美國發現金子後,歐洲的錢又蹭蹭地往北美跑。等到澳洲和美洲的金子開挖,東印度公司被迫放棄金銀複本位只准銀本位後,白銀又蹭蹭地往印度跑。

資本逐利,這是本性。亦或者說,這就是無形之手的核心。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印度某地產棉花,但是在內陸,需要一條運河才能把這些棉花運到港口。

而大順的黑龍江畔,其實是片上等的處子地,只靠開墾起來,價值倍兒高。

那麼,假設完全的無形之手。

松蘇的錢,現在是會跑印度修運河呢?還是會去跑松遼分水嶺修鐵路?

再比如。

之前劉玉的黃河河道遷民政策,所需的大量的資金。

而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用那個“泡沫公司”的名字,就足以解釋了。純粹就是用高回報率的“欺騙”,來騙的一大堆本金。只不過,因為北美西海岸真有黃金,所以這麼泡沫最後沒炸而已。

那要是沒有黃金呢?

約翰·勞的密西西比公司騙局、託利黨的南海公司大忽悠,最後結局是什麼?而他們能吸納那麼多的資金,靠的是“偉大的開拓和冒險精神”?還是靠約翰·勞承諾的18%的超高回報率?

所以,李欗肯定是想過這個問題,並且劉玉的扶桑移民政策做了一個“好”榜樣。

於是,李欗琢磨的重工業的啟動本金,就得靠“強制”的“贖買費”。

說白了,其實就是靠“地租”來啟動。

無非是,這筆錢,理論上是地主的。

而現在搞贖買。

這筆錢,朝廷代收。收了之後,也不把本金給地主,而是一年給個5%的利息,愛要不要,本金二十年以後再說。

但其實,這筆錢,到底是誰出的呢?

農民。

其實,這個改革的思路,和亞歷山大的農奴制改革、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甚至於拿破崙三世的消滅貧困的構想、英國的圈地運動等等,往內裡看,其實差不多。

都是,透過一些手段,讓資本,集中起來,集中給到一些人或者一些群體,讓這些資本在特定的產業上發揮效果。

區別就是。

俄國的農業是真的次、農業生產水平是真的差。亞歷山大和斯托雷平的那一套,是讓地主富農迅速拿到錢,讓他們搞農業生產,提升農業。怎麼讓地主迅速拿到資本?農奴贖買、農奴退社、低價賣地、國家貸款。

農奴贖買的錢,資本集中給地主富農,搞農業大發展,資本流向農業。

而大順這邊,農業真的強、農業生產水平是真的不差——至少,現在是真的天下無雙——所以,李欗不想讓錢往農業上跑。

而是讓佃農贖買的錢,集中給一個特殊的存在,往基建和工業上跑。

簡言之,產業發展,需要資本。

不管這產業是農業、棉花、羊毛、礦產、冶煉、基建,都可以籠統地稱之為產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