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是過程,那最終還是要把復古、激進、帝國、封建、純資等等這一整套的將來的“過去事物的迷信”都破除的。
無非就是先破除哪些、再破除哪些的先後順序、以及過程時間罷了。
一個也不能落。
都得過一遍。
於是,既是皇帝談及什麼“王謝燕、百姓家”;談及“效英法《棉布禁止令》手段,以行政手段建一道阻礙資本和廉價工業品向內衝擊的新長城”;談及太子在湖北的改革、以及讓朝廷頭疼的百姓主動“改稻為桑”、而朝廷則希望百姓“改桑為稻”的問題。
那麼,老皇帝的傾向——假使不是故意給劉鈺設扣的話——其實也就相當明顯了。
順著老皇帝的意思,劉鈺敷衍著交流,但又說的多為皇帝、皇權、江山社稷著想。
在敷衍了老皇帝之後,劉鈺選擇去見了見大順的皇子們。
不管是太子,還是大約有可能做那個“野心家”的其餘皇子。
…………
既然說,這條封建統治者、野心家,可能走通的路,大抵就是個加強版的拿三。
那麼,劉鈺也算是按圖索驥,尋找一下思想上類似拿三的皇子。
這就不免又鬧出了許多哭笑不得的事。
哭笑不得。
尷尬。
無奈。
苦笑。
仔細想想,卻又是如此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為,“按圖索驥”這麼一找,只說“思想”,大順的這幫子皇子裡,一大群的“符合圖畫的驥”。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弄出這麼個哭笑不得的結果,細究起來,終究還是劉鈺自己種下的種子。
…………
既然說“加強版的拿三”。
那麼就不得不提拿三的思想。
用老馬的話講,叫【用青春版的小塊土地所有制思想,解決已經衰老的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問題】
換成大順的話,可以叫:用耕者有其田的夢想,解決私有制下耕者有其田發展到衰老的土地兼併問題。
所謂的【青春版的小塊土地所有制思想,來解決衰老版的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問題】,即【以為農民破產的原因不應在這種小塊土地的所有制中去探求,而應在這種土地所有制以外,在一些次要情況的影響中去探求,那麼,他的實驗一碰上生產關係,就會像肥皂泡一樣地破滅】
放在大順,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農民破產的根源,和小塊土地私有制無關。要從諸如貪官汙吏、黃河水旱、擴張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上去找。
因為這樣理解的話,輪迴的根源,不是小塊土地所有制,而是別的問題。
所以,當這一套衰老的時候,那就繼續用“青春版”來解決問題——均田,但不動小塊土地私有制。
於是,一輪又一輪的輪迴。
理解了老馬說的“小農國度”下,問題的根源。
再知道拿三是號稱、自稱“社”的皇帝;進步主義的皇帝……
那麼,其實很多東西,也就一下子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