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六九章 三山合一(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九章 三山合一(下) (1 / 2)

退位詔書什麼的,此時的皇帝自是不可能去想的。

畢竟現在的大順看起來正值烈火烹油的盛世,別說聽起來嚇人的退位詔書,甚至於皇帝還在琢磨著折騰折騰搞個興周八百年的美夢呢。

至於說繼續延續變法、發展工商的構想。

對於大順朝廷而言,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畫條線分開內外,一邊小農傳統、一邊沿海工商。

無非就是,腦子清醒一點,知道哪個是基本盤、哪個只是個財政工具;哪邊技能載舟亦可覆舟、哪邊則可能是尾大不掉、甚至綁架朝廷而已。

至於說什麼叫基本盤。

並不是說,這些人熬熬叫著,堅定支援大順朝廷、能到王朝末期自己去保衛大順,才叫基本盤。

而是說,賦稅、穩定、勞作、兵員、勞役,這些在統治下可以貢獻力量的,才叫基本盤。

對於一個幾百年間,只要自耕農穩得住,那麼朝廷就盛世;只要自耕農活不下去,朝廷就完犢子的歷史而言,到底誰是朝廷的基本盤,朝廷心裡是有數的。

可能說,關於小農問題,皇帝所擔憂的,和劉鈺所但有的,本質上並不是一回事。

但在形式上,兩邊又是有一定共同語言的。

在大順即將開展貨幣改革的節骨眼上,如何防止“貨幣易得區”,透過統一的內部市場、統一的貨幣,以及耕地的自由交易,從而導致出大事這件事上,兩邊大致都認為是要進行金融管控的。

關於貨幣改革、以及後續的聖西門主義的銀行實業思路,肯定是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解讀。

以後世經濟學的視角來看,有個所謂的“金融政策的不可能三角”。

即,資本的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

這三者之間,最多隻能選倆,而不可能三個都要。

在大順的這場貨幣改革之前,大順在這個不可能三角中,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資本的流動自由。

歷史上,一群在揚州賣鹽的陝西人,可以帶著資本炮回陝西,入川,控制了川南的鹽業,並且在川地開當鋪放高利貸放的四川本地人暴動要把陝西人趕回秦嶺以北……

歷史上,一群在沿海貿易、或者鹽業貿易中賺到了白銀的人,返回祖籍,瘋狂買地,都能直接把當地低價拉高五六成……

歷史上,一群靠著對外貿易掌控了白銀髮鈔權的人,帶著白銀直接操控產茶區的銅銀兌換,從而以極低的白銀計價拿到了一大堆的茶葉……

你要說這都不算資本的流動,那肯定是不對的。

至於說,另外兩個三角,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穩定。

只能說,數百年間,發行貨幣發行到回收銅錢熔鑄成銅再賣居然有的賺的貨幣“發行”能力,其實壓根就沒有什麼貨幣政策。

而匯率穩定……更是動輒搞出“錢貴銀賤”、“銀貴錢賤”這樣大波動;歐洲的戰爭、甚至南美的起義,都能直接影響到本國的貨幣兌換的現狀,那就更別提什麼匯率穩定了。

站在這個後世經濟學的“不可能三角”的角度來看,大順的這一次貨幣改革、以及隨後的限制向內流通、戶籍買地、以及銀行政策等,實際上等同於在貨幣政策上要動大手腳。

要扔掉原本的資本的流動性。

轉而,依靠貨幣改革,要拿回來“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

這幾百年間,朝廷當然不是第一次嘗試觸控“鑄幣稅”這玩意兒。

銅錢有沒有鑄幣稅,這個真不好說。沒聽說有收鑄幣稅,能收到把銅錢熔鑄成銅再賣錢,居然有得賺的鑄幣稅;也沒聽說為了貨幣穩定,需要貼錢給大商人去日本販銅的鑄幣稅。

寶鈔倒是大概可以算鑄幣稅,但就是稅的有點大,稅崩了。

故而大順這一次才吸取了教訓,之前西班牙銀元已經在廣東、廣西、福建大規模流通——歷史上,滿清雍乾年間,就有不少留存後世的地契交易,用的就是西班牙銀元了——的現狀下,朝中不少有識之士就提出要廢兩改元,建議鑄幣。

但最終,還是考慮到手裡的金銀盤子不足,只怕是辦不成,便一直壓了下來。

直到現在,金銀盤子充足了,這才算是要準備搞貨幣改革了。

既然說,貨幣改革,從後世經濟學的角度,大順的思路是重構那個金融貨幣政策的不可能三角,扔掉原本的一角轉而加固原本沒有的兩個角。

那麼,不得不說,聖西門主義的實業銀行思路,恰恰是非常合適的。

老馬當初評價過,說【(打著聖西門實業社旗號的那種動產銀行)的目的,顯然是在用同商業銀行的運營完全相反的方法,對資本發生作用】

【商業銀行……使固定資本暫時得到自由的運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