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順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實際上已經連“一動不動”、“不折騰”都做不到了。
因為,所謂的一動不動、不折騰,到底是什麼意思?
往回退?
那不叫一動不動、也不叫不折騰,這叫反動。
反動,也是動。
而保持現狀?
可世界是在不斷變動的。
保持現狀,在此時的大順,其含義就是“新興階級的力量,一天天壯大,每一天都在成長”。
因為現狀,具體限制大順生產力的發展,還有一段距離。
保持現狀,就等同於讓大順的新興階層繼續發展。
你身體不動。
可你的五臟六腑還是在動。
不動也是動。
這,就是所謂的連一動不動、不折騰,都做不到了。
想讓大順真正意義上的一動不動、不折騰,除非時光倒流,退回到下南洋之前。
從那一刻開始,直到一戰打完,那段時間,大順如果選擇反動回退,可能還是能退回去的。
但一戰已經打完,退都退不回去了。
因為……相對於原本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先發地區的資本主義體系,是極為脆弱的。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除非是出現三十年戰爭那種大銀荒,否則歐洲的事不太能影響到帝國。
甚至於,日本、朝鮮、越南這等近在遲尺的國家,內部出了大事,也都基本不影響帝國基於小農經濟的穩定運轉。
當然,實際上,當大明完成了白銀貨幣徵稅改革後,帝國已經和世界聯絡在一起了,脫不開身了。
不過,整體上,還是穩定的。
而大順現在的先發地區,這裡包括松蘇、山東、膠遼、關東、南洋,這些地方,比起過去的小農經濟,脆弱的一批。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關東的大豆出了問題,便會直接影響到蘇北的棉田、山東的菸草。
歐洲的局勢出現了問題,便會直接影響到松蘇的各種作坊、工場、工廠和手工業。
南洋出了點事,很可能直接導致京畿糧荒。
東北的高粱種植、蝦夷的小麥種植園、朝鮮的稻米出口等出了點問題,很可能直接導致膠東魯中地區的大起義。
這種脆弱,並不僅僅體現在那些資本家、工場主、種植園主、貨船船主等人身上。
要只是他們脆弱,壓根算不得問題。
而是更多體現在那些被劉玉強行拉進這裡面的千千萬萬的勞動者。
以南通地區的“假男耕女織”為例,這種形式上的男耕女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耕女織。
男耕,種的是經濟作物。
女織,是包買商將印度棉紗送來,由她們的家庭手工業特化的鐵輪織布機織成布,再賣出去。
經濟作物變成貨幣、勞動的織布過程也換成貨幣。